5《伤仲永》例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正音,正确朗读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读 准 字 音 矣( ) 泯( ) 称( ) 隶( ) 扳( ) 谒( ) 邑( )卒( ) 焉( ) 耶( ) 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知识积累:1.注意下列实词的理解 1伤仲永 2世隶耕 3养父母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或以钱币乞之 7邑人奇之 8从先还家 9前时之闻 10泯然众人矣 11卒之为众人 12如此之贤也 13且为众人 14固众人 2、需要理解活用的字词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对这个故事发表了什么看法? 内容图解 伤 仲 永 探讨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内容图解 伤 仲 永 探讨问题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内容图解 伤 仲 永 探讨问题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语言品析 写法探究 把仲永天资聪慧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 课文图解 伤 仲 永 课堂小结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主旨) 本文叙议结合。1—2段是叙述,暗含主旨,第3段是议论,画龙点睛,突出中心。 本文先扬后抑,对比有力。先写仲永幼年天资过人,后写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对“不使学”的做法的批判,突出中心。 课文图解 伤 仲 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消失,指原有的特点消失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得到的聪慧,超过有才能的人很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通晓聪慧 先天得到的 胜过,超过 有才能的人 比 很多 最终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他 尚且 本来 伤: 哀伤、叹惜 隶: 属于 养:赡养 立就: 立刻完成 一乡: 全乡 或: 有的人 邑人:同县的人 从: 跟从 闻:听到的名声 泯然: 完全消失 卒: 最终 众:普通 贤: (有)才能 且: 尚且 固: 本来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邑人奇之 4、稍稍宾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 1、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奇: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对待 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3.重点虚词一 : 之 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余闻之也久: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⑤卒之为众人: 它,指书具,代词 他,指仲永,代词。 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的,助词。 语气助词,不译。 代词,自己的 重点虚词二:其 ①并自为其名: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其受之天也: 代词,它,诗 代词,他的 代词,他 重点虚词三:于 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受于人者不至: 到,介词。 在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