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好年味民俗闹新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闽好年味民俗闹新春.doc

八闽好年味民俗闹新春   新年到,春意闹。闹春,是正月由当地的村民自发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以庆祝和迎接春天的到来,预祝当年庄稼的丰收。在八闽大地,春节期间,人们除了遵循拜大年、放爆竹等传统习俗,还冒着严寒,走向户外,造火把、打石佛、闹春田、过火堆……各地的人们欢聚、玩乐,引爆浓浓年味。   摆棕轿   摆棕轿是莆田元宵期间最常见最疯狂的娱乐活动,兴化大地上几乎村村都有棕轿表演的习俗。尽管各村棕轿的材质不同,有木头的也有竹子的,样式和重量也有很大差别,但每座棕轿顶部都会绑上棕叶,标记不同姓氏、不同村落。其中原由谁也说不清,只知道这样比较神圣庄严。同样,各村的棕轿都会放上一尊自己供奉的菩萨,由小伙子抬着,随队伍绕境巡游。   摆棕轿的玩法各村不同:有的是摆着棕轿不停地绕埕,有的是把棕轿绞在一起绕着火堆连续转圈,有的是抬着棕轿跳过烈火,有的是连续绕埕串走花步,有的是沿街巷快速奔跑。年轻人抬着棕轿在宫埕前表演时,围着一堆堆旺火轮番跳跃,在呐喊助威声中,你追我赶,互不服输。   棕轿表演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城厢区南门村。正月十五下午二点,南门境内六个社的棕轿队从寿光义社出发,开始绕境表演。南门的棕轿摆法与众不同,由两个青壮年抬着棕轿,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手中棕轿。一路上,42架棕轿轮番跳过一堆堆旺火,每到一个社就要为敬神而表演。绕完6个社,队伍回到寿光义社的大埕。这时代表6个社的六堆干草被点燃了,6支棕轿队同时上场,围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表演,看谁摆得快、转得猛。在四周锣鼓声和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中,小伙子们使出浑身气力不停地跑啊,转啊,火小了立刻添草,人累了马上替换,总之就是不能让自己社的棕轿先停下来。在这一波高过一波的摆棕轿竞赛中,谁也不服输,直到100担干草烧完为止(正应了“新年火旺旺”的愿望)。活动结束后,由6个社的12个福首共同请客,大家一起吃福饭。   棕轿活动简单易学,普及性高,不少到了一定岁数的男孩都会参加。由于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所以仍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丰富多彩的棕轿表演也日益成为莆田元宵最狂欢的节庆活动。   冲花迎春   莆田特有的元宵民俗活动可以延续整个正月,但涵江区白塘镇蓝田村除元宵外还有冲花庆典,将浓郁的年味延续到春花烂漫的农历二月里,可谓是莆田元宵民俗活动收官之作。   农历二月廿五晚,蓝田村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村民们汇聚在村里大戏台前的空地上,一旁的宫庙内外挂满了红灯笼,人声鼎沸。8点多,礼花冲天,鞭炮齐鸣,冲花庆典开始。一些被挑选出来的男性村民身着莆仙戏服,依次进入宫庙,进行 “叩堂”仪式。在敲鼓摇铃中,这些被称为“僮身”的人在众人簇拥下走出宫庙。此时从四面八方特地赶回村的村民们纷纷拿出相机、手机准备记录冲花奇观。   在宫庙边的戏台上,“僮身”们除去上衣,缓步上前,毫无畏惧地赤身俯在火星四溅的焰火之上,耀眼的火花喷在他们身上甚至是脸上,但他们紧闭双目,身上未见损伤。焰火燃尽,停顿片刻,一旁的村民立刻上前再点燃一根烟花,“僮身”又上前重复冲花的动作。数次下来,面色如常。数人轮流上台冲花,甚至还有白发老人、孩童接受焰火的“洗礼”。活动一直持续到次日一二点,大约燃放烟花4000根左右。   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吴美双说,冲花这个传统习俗,他们村多年才举行一次,一次连着办3年。她记忆中第一次看到是在小学二年级时,而后直到上大学时才再看到,没想到自己参加工作之后又有幸第三次参与。冲花热闹非常,比元宵还要忙,全村每家每户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其中。这次的冲花是3年中的最后一次,下次会在哪年举行她也不清楚,所以在外工作的她特地回家,还邀请同事朋友前来观看。   造火把   正月十五晚上,在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鞭炮、烟花齐放,一大群小伙子赤膊轮流抬着一顶端坐着佛像的轿子,沿街小跑,沿路的居民将鞭炮绑在竹竿上,在佛像身上引爆,好不热闹。   相传明末年间,赵大天君(俗称赵元帅公)从介福乡山仔尾飞炉而来。初时宫宇建于岩峰村后头山上,时称“山尾宫”。合境善信供奉信仰它。后因被火烧毁,热心的村民把它迁建于岩峰院前路的下段,取名“尤圣宫”。尤圣宫有着民间独特的宗教活动。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五,举行过火进香,场面热闹非凡。又一场更妙的活动,从正月十一晚至十五晚,抬起赵大天君神像,“造火把”放烟炮,保境平安。此情景更是独具一格、罕见的民俗活动,为“达埔三奇”之一。   “我们村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日晚,都要举行‘造火把’民俗活动,其中以正月十五日当晚最为热烈,家家户户都会备足鞭炮等着赵大天君过来,直到放完鞭炮才会抬走。因此,十五当晚赵大天君得一直在村里巡游,直到隔天凌晨四五点才能回宫。”忙着把鞭炮往竹竿上缠绕,在路旁等待赵大天君的该村村民叶基隆介绍,“造火把”通常由村民中的青少年赤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