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海洋的两种态度.doc
对海洋的两种态度
人与海的关系是基础的,同时又是矛盾的。人类是所有问题的制造者,也是解决者。 “心系海洋”主题展摄影作品 詹姆斯?卡梅隆驾驶 Deepsea Challenger 潜艇潜入马里亚纳海沟 海洋生物学家劳伦?巴列斯塔潜入海底研究腔棘鱼
法国环保纪录片导演雅安?阿瑟斯?伯特兰曾说过:“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一个早已成为过去的画面。老人与鱼之间那种难以言表的如同兄弟般的情谊,在现代捕捞船上被冷酷无情地计算着。然而,现代人仍然与海洋有着深切的联系,人与海的关系既是基础的,又是矛盾的。”
19世纪以来海底变得重要了,电信的发展需要在海底安装线路,可要选择安装地点首先要测绘海底的地形,虽然困难,第一条连接法国和英国的海底电缆还是在1850年完成了。除了铺设电缆,海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知的。直到雅克?伊夫?库斯托上校参与设计的现代水肺发明后,探索海底世界才成为可能。库斯托的纪录片《寂静的世界》吸引了大量观众想要去了解这个新世界。军事和石油催生了潜水艇,人们能潜得更深了。1960年,雅克?皮卡德和唐?沃尔什成功到达了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52年后,那片寂静又被电影制作人詹姆斯?卡梅隆打破。他驾驶Deepsea Challenger潜艇创下单人深潜马里亚纳海沟的纪录,潜艇的机械臂上缠绕了一款特制的防水深度达到1.2万米的实验型蚝式恒动腕表。过程中当然有像软压舱袋展开这种不可预计的意外发生,然而在卡梅隆勘探三小时搜集的样本中至少发现了68个新品类。科学家估计95%的海洋仍未被探索,那里隐藏着地球生命的线索。 中国国家博物馆“保护鲨鱼―― 艺术巡回展”展品:《被向下的向上体》(王鲁炎 作)
工业捕捞的兴起让海洋中的大型商业物种的数量减少了近90%。据温哥华大学鱼类资源研究专家丹尼尔?保利所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专家发现一些特定鱼类开始灭亡,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些并不是特例,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200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鱼群的减少不是最近发生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2014年9月在纽约举办的“克林顿全球倡议大会”上,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原始海洋保育活动,助力保护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海域,并说服政府新增20处海洋保护区,覆盖全球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宝珀是首个与国家地理协会携手合作、支持“原始海洋考察计划”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目前,“原始海洋考察计划”项目正在着力推进三大全新海洋保护区的建成。第一个海洋保护区位于美国,建成后可显著扩大太平洋偏远岛屿海洋国家保护区的面积,使之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生物保护区。另外两大海洋保护区则位于南太平洋地区,靠近皮特凯恩群岛(Pitcairn Islands,英国的海外领地)和帕劳群岛。同时,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而划出了特定区域,全面禁止商业捕鱼和采矿。 《畅游》(邹亮 作)
相比于海洋食物链中下端的鱼类,鲨鱼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据统计,每年有5000万到1亿条鲨鱼被杀死,通常情况渔民捕获鲨鱼后切下鱼鳍,再将其活着扔回大海。鲨鱼就这样在海里慢慢死去。近几十年,世界各地的鲨鱼数量已经下降了70%到80%。然而作为顶级掠食者,鲨鱼在生态系统中调节着海洋食物链上不同物种之间的平衡。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大白鲨》没能使大多数人对鲨鱼遭到的捕杀产生同情,事实上,在490种鲨鱼中,只有5种被认为是对人有危险的。为此,中国国家博物馆“保护鲨鱼――艺术巡回展”用艺术的方式介入了保护鲨鱼的主题。
“它既讽喻和警醒了人类的贪欲,又倡导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性。”策展人黄笃对本刊记者说,“这有助于公众更深入了解‘神秘’鲨鱼与人类的关系,克服人类未知的恐惧,并让观众不得不面对一个真实而常被漠视的现实。”展览先是以抽象严肃的作品开始,汇集了绘画、雕塑、装置、摄影、诗歌和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我希望它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不仅有严肃的也有轻松鲜活的部分,展厅中间波浪形的回廊集中展示了野生救援的文献。”
小孩子们一定会被这件艺术装置吸引:一条等比体积的镂空不锈钢鲨鱼被一束强光投射着,影子打在墙壁上,被放大了的镂空图案是一条条形态各异的小鱼,配上蓝色的投影墙模拟了鱼儿水中游的场景。作者希望用充满童趣的作品呼唤出人们对鲨鱼的善意。在过去10年,平均每年遭鲨鱼攻击而死亡的人数只有4.3人,相比于人类的头号敌人蚊子(每年造成全球200万人死于疟疾和登革热的疾病)实在是不值一提。即便是那些因鲨鱼丧生的人也是死于被袭击后的失血过多,并没有被鲨鱼活活吞噬。相反,被人类吞噬的是餐桌上的鲨鱼。 在一幅名为《丰收》的摄影作品中,集市老板夹着一根烟,满意地对着镜头,他身后躺着一长排捕回的黑鲨。其作者在艺术品解读里感叹道,过去三年间,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遍布亚洲的数十亿美元规模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