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第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 *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西方学者的观点 1948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弗洛伊德:心理健康就是“爱和工作的能力”。 艾里克森:“勤勉地完成任务、做好工作” 班杜拉:心理健康是“适当的社会行为”。 马斯洛:自我实现、充分发挥个人天性的人就是心理健康者。 罗杰斯: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元素之一。 奥尔波特:成熟的人为心理健康者。 弗洛姆:心理健康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中国古代学者的观点 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思想:主张形神统一、天人统一的整体观。 儒家:符合社会行为的标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即仁义之人。 道家:健康的人是“至人”、“真人” 墨家:健康的人是“博大完人” 佛教:健康的人是“见性成佛”的人,佛在健康人的心中。 *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台湾学者的观点 柯永河: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心态谓之健康;不良习惯多,良好习惯少的心态谓之不健康。 钱苹:心理健康应有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完整,个人与社会协调,情绪稳定。 *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大陆学者的观点 王极盛: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人的一种良好心理状态,即以积极的反应形式去适应自身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 冯忠良: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而所谓“适应”,实质上是有机体对环境影响的调节功能。 林崇德: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既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也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自尊。 刘华山:对心理健康的再认识是: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 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对性 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对性,包含两层涵义: ①与大多数人相比,个体的心理功能是正常的; ②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它们是一种相对关系,而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 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三个标志: 第一是平衡; 第二是有序; 第三是和谐。 * 保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同一性 2、心理过程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 心理健康的判断——四 个 问 题: 是否明显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是否明显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是否明显影响你对自己的态度? 是否明显影响你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 * 图1—2A 心理健康标准二维模式图 * 图1—2 心理健康标准二维模式图 * * 关系协调 人一己关系:主体我和客体我之间的关系,即认识、接纳、完善自我等; 人一人关系:对与长辈、同伴、异性、家庭等关系的处理; 人一事关系:如何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休闲等活动; 人一物关系:协调与物质(金钱)、科技(工具)、环境(自然)、社会(政治)等的关系。 其中人—己关系。即自我意识是最核心的要素。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三、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评价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准则。 心理健康标准问题既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之一。 * (一)心理健康标准确立的价值 (1).心理健康实践的需要。 (2).临床心理治疗的需要。 (3).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 (4).科学研究的需要。 (5).客观操作的需要。 * (二)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理论研究的分歧—不同观点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4条)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西方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观点 * 美国心理健康协会(26条) (1)经常感到快慰、舒适。 (2)不为恐惧、愤怒、爱、妒忌、罪恶或者忧愁等情绪所“捆绑”。 (3)坦然接受不如意的事。 (4)以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doc VIP
- 西威变频器快速调试手册(电梯维修资料).pdf VIP
-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汉办真题20170423 .pdf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10《谏逐客书》(原卷版).docx VIP
- 07J905-1 防火建筑构造(一).pdf
- 2025年衢州常山县统计局公开招聘编外统计员13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红磷阻燃剂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gc65-全球小四频封装gsm gprs模块尺寸仅为opencpu规格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中国车辆照明及电气信号设备制造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