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植物生长物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是指植物对一定浓度的激素的响应程度。 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可能由激素受体(receptor)的数目、受体与激素的亲和性(affinity)、植物反应能力(response capacity)等因素所决定。 7.7.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 1.生长促进剂 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生长,也可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IBA NAA KT 6-BA 2.生长抑制剂 抑制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生长 TIBA MH 整形素 3.生长延缓剂 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 PP333 S-307 CCC ProCa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抑制生长 促进脱落 增加抗逆性 促进落叶物质的检定法 7.5.4 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㈠ ABA受体 Nature 443, 823-826 (19 October 2006) | doi:10.1038/nature05176; Received 20 May 2006; Accepted 16 August 2006 The Mg-chelatase H subunit is an abscisic acid receptor Yuan-Yue Shen1,2, Xiao-Fang Wang1,2, Fu-Qing Wu1,2, Shu-Yuan Du1, Zheng Cao1, Yi Shang1, Xiu-Ling Wang1, Chang-Cao Peng1, Xiang-Chun Yu1, Sai-Yong Zhu1, Ren-Chun Fan1, Yan-Hong Xu1 Da-Peng Zhang1 7.6 乙烯(ethylene) 7.6.1 乙烯的发现与结构特点 1901 Neljubow 照明气中的乙烯促进树落叶,引起黄化豌豆苗的三重反应。 1910 Cousins 橘子产生的气体能催熟同船混装的香蕉。 1934 Gane 获得植物组织确实能产生乙烯的化学证据。 1959 S.P.Burg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出了果实中乙烯的产生。 1965 在柏格的提议下,乙烯被公认为是植物的天然激素。 乙烯(ethylene, ET,ETH)是一种不饱和烃,其化学结构为CH2=CH2。 乙烯在常温下是气体,分子量为28,轻于空气。 乙烯在极低浓度(0.01~0.1μl·L-1)时就对植物产生生理效应。 种子植物、蕨类、苔藓、真菌和细菌都可产生乙烯。 7.6.2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输 ㈠ 乙烯生物合成 ㈡ 生物合成的调节 ACC合酶 ACC合酶催化SAM转变为ACC,这种酶的活性受生育期、环境和激素的影响。 ACC氧化酶 在液泡膜内表面ACC氧化酶在O2存在下,把ACC氧化为乙烯,此酶活性极不稳定,依赖于膜的完整性。 ACC丙二酰基转移酶 ACC丙二酰基转移酶(ACC N-malonyl transferase)的作用就是促使ACC起丙二酰化反应(malonylation),形成MACC。 促进乙烯生物合成的因素: 发育阶段:成熟、衰老 逆境:缺水、淹涝、受伤、病害、冷害等 激素: 超适量IAA、乙烯自我催化 抑制乙烯生物合成的因素: ACC合成酶抑制剂(AVG、AOA) 缺O2、 T>35℃、 Co2+ 解偶联剂(DNP) 自由基清除剂 (没食子酸、三氯苯酚等) Ag+, 反式环辛酸 (三) 乙烯的运输 乙烯在植物体内易于移动,并遵循虎克扩散定律。 乙烯就在合成部位起作用。乙烯的前体ACC可溶于水溶液,推测ACC可能是乙烯在植物体内远距离运输的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