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观点
学术观点
第二节 五四运动的爆发及胜利
1.档案资料挖掘尤为突出。
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二档案馆合编:《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爱国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胡华等编:《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历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全集、文集、文稿、文存、选集、年谱、专题资料、回忆录等纷纷出版。
3.一批重要论文集和专著层出不穷。
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特点(1)将新文化运动涵盖于五四运动的范畴之内。(2)秉笔直书,对有关五四运动各种各样阐释进行了客观的述评
李新、陈铁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1919~19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李龙牧:《五四时期思想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罗志田:《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章维等:《五四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研究热点: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和领导者
2.五四精神与主旨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论战
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社团与刊物
6.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女性研究及其他问题研究
四、五四运动的性质、影响和历史意义
1.性质
(1)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或者是一场启蒙运动——自由主义者的观点
(2)中国的一场大灾难——来自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主义者的批判
(3)由列宁引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解释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参见《新民主主义论》,毛选二(P699)。
2.影响:
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抬头
国民党改组
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政治、社会集团诞生
反军阀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得到发展
建立新的白话文学,群众的普及教育得到推广
中国的出版业和民众的舆论力量大有进展
加速了旧的家族制度的没落和女权运动的兴起
撼动了儒教的无上权威,沉重地打击了传统 的伦理观念
输入 的西方思想大受推崇
3.历史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第二,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史学界对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
(2)无产阶级领导的;
(3)国民党领导的;
(4)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
(5)自发进行的,无统一领导;
四、五四精神
1.民主与科学
2.批判旧传统
3.青年与民众相结合
4.爱国主义
五四精神最根本的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把关心维护祖国利益,推动祖国进步作为自己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
1)从五四运动的原因上看,是因民族
危机而激发出的爱国义愤。
(2)从五四运动的斗争内容看,进行的
完全是爱国活动。
(3)从参与者的思想基础看,飘扬在人
们心目中的是爱国主义的旗帜。
(4)从五四运动斗争目标的实现看,反
映出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旧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终结。
2.中国先进的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壮大,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肩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重任,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北伐战争:
二、北洋军阀的混战与反动统治1.北洋军阀发展的三个时期:
1895~1912年形成发展时期
1912~1916年鼎盛时期
1916~1926年衰落时期
1926~1928年覆灭时期
2.军阀混战
直皖战争:1920.7皖系首领 段祺瑞
根 源:
A.对南方政府态度
B.内阁纷争
C.河南易督
D.长江三省督军事件
结局:
1920.7.14,直奉两系军阀联合对皖系军阀发动了战争,双方于河北涿县、高碑店、杨村一带交战。开始皖军曾获小胜。不久皖军全线溃败。18日,段祺瑞向直军求和并通电辞职,战争以皖系失败而该结束,直系和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
直奉战争 :1922.4—6奉系首领 张作霖
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