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传染病(参考).pptVIP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身:中毒症状 局部: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 结局及并发症 大多痊愈 少数可转为慢性菌痢 并发症少见 临床表现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个月 病因: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 病变特点: 病变此起彼伏,新旧混杂,慢性溃疡形成 溃疡边缘不规则,粘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 溃疡多深达肌层,底部高低不平,有肉芽组织和瘢痕形成,可致肠腔狭窄 肠道症状复杂 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经常带有粘液或少量脓血 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菌痢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成为慢性带菌者和传染源 临床表现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特点:多见于2~7岁儿童,常由毒力较低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引起,起病急骤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发病后数小时或10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循环衰竭 肠道:病变和症状不明显,主为粘液分泌增加、粘膜充血、水肿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等,临床常无明显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 (三)结核性脑膜炎 好发人群:小儿 病因:结核菌血道播散 病理变化:蛛网膜下腔,有多量灰黄色混浊胶冻样渗出物,可见灰白色TB结节 并发症:脑膜脑炎、闭塞性血管内膜 炎、脑软化、蛛网膜粘连→→脑积水→→ 颅内压升高→→脑疝 (四)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1.肾结核病 好发年龄:最常见20~40岁。男多于女 病变特点 单侧多,形成多数结核空洞 肾结核→输尿管结核→膀胱结核 男性:与泌尿系统结核病有密切关系 多发生于附睾,尿道→精囊前列腺→输精管、附睾、睾丸 女性:多由血道或淋巴道播散而来 输卵管结核最多见,其次为子宫内膜 后果:不孕 2.生殖系结核病 (五)骨与关节结核病 病因:多由血源播散 好发人群:儿童和青少年 1.骨结核 好发部位: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骺等处 病理分型 干酪样坏死型:冷脓肿、窦道 增生型:结核性肉芽组织 脊椎结核 最常见,多侵犯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病变起于椎体,发生干酪样坏死,破坏椎间盘和邻近椎体→脊柱后凸畸形 坏死物液化形成结核性脓肿,沿筋膜间隙流注,形成远隔“脓肿” 脊椎结核 好发部位:髋、膝、踝、肘等 病因:多由骨结核直接蔓延 病变 关节滑膜内有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摩擦碰撞→灰白圆形小体→“关节鼠” 结局:关节强直 2.关节结核病 (六)淋巴结结核 好发部位:颈淋巴结结核最常见,其次支气管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病变:颈部淋巴结结核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可穿破皮肤,在颈部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俗称瘰疬) 第二节 伤 寒 概念: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传染,引起的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夏秋季最多 易感人群:儿童及青状年多见 病变特点: 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吞噬功能增强,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肠伤寒) 临床表现: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原学 病因:伤寒杆菌,G (一)菌,有鞭毛,能运动,在含胆汁培养基中生长活跃 主要抗原: 菌体抗原 “O” 鞭毛抗原“ H” 荚膜抗原“Vi” 致病因素:内毒素 抗原性强,特异性高,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 胃 杀灭 在肠黏膜内繁殖 经淋巴管到胸导管 血液(第一次菌血症) 潜伏期 胆囊 肠道 排出体外 慢性带菌者 肠道淋巴组织 炎症、坏死、溃疡 全身脏器(肝、脾、胆囊、骨髓)繁殖 血液(第二次菌血症) 释放内毒素 临床症状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部位 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脾、肝、骨髓等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最显著,“肠伤寒” 病变特征: 急性增生性炎,主要巨噬细胞增生 伤寒细胞:胞浆中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淋巴细胞、红细胞及坏死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 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 特点:病灶内无中性粒细胞 伤寒肉芽肿模式图 伤寒细胞 (一)肠道病变 部位:回肠下段集合、孤立淋巴小结最常见,最显著 分期:四期,每期一周,病程大约一个月,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1.髓样肿胀期(第1周) 病变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明显肿胀,凸出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表面形似脑回 临床: 菌血症、毒血症:体温↑、头痛、乏力、脾肿大 食欲减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 血、骨髓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髓样肿胀 2.坏死期(第2周) 病变: 局部坏死组织凹陷,表面粗糙,灰白或被胆汁染成黄绿色 临床 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血WBC↓ 粪、尿细菌培养:阳性 3.溃疡期(第3周) 病变 坏死肠黏膜脱落→溃疡,边缘隆起、底不平,集合淋巴小结形成的溃疡椭圆形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