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第15课 辛亥革命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导演的创作手记 B.历史学家的访谈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解析】 研究历史现象的真实性,最可靠的证据是历史文物;A、B、C三项都具有主观性。 导学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君主到民主”转型的开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 A 【解析】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非封建制度。 导学3. 下图中,序号④指代的历史事件是(  ) A.保路运动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 B 导学 【解析】 依据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应选B。 4.(2014·潍坊)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答案】 A 【解析】 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辛亥革命也是“光荣革命”,即指清帝退位的和平性。 导学 5.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答案】 A 导学 【解析】 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爆发后建立的政权的阶级性质,选A项;B项与本题不能成立正确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错在“主力军”;D项“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因革命后经济发展较短暂、政治掌权更短暂,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并没有实现,排除D项。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在于(  ) A.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 B.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行动 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取得了反封建的彻底胜利 【答案】 C 导学 【解析】 材料中信息体现了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专制主义向民主主义过渡的转折点,这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在于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课 时 作 业 (点此链接)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四单元  整体感知 2 知识梳理 3 疑 难 探 究 4 随 堂 演 练 5 课 时 作 业 6 情境导入 1 情 境 导 入 一年年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 一页页 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 一座座 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主美梦破 一顶顶 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 一滴滴 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 一曲曲 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 一代代 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 一辈辈 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 ——电视剧《走向共和》主题曲歌词 看着伟人永远智慧和深邃的眼神,耳边回荡着慷慨、悲壮的歌曲,真让人仿佛穿过时空隧道,回到那血与火的年代……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英雄好汉,血染江河。在“走向共和”的历程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奋斗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终于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是怎样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它有哪些重大意义?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概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性质和意义。 2.列出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重要活动。 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整 体 感 知 本课第一目讲了辛亥革命的背景,以及革命党人从组织、思想、武装三个方面为发动革命所做的准备。第二目讲了辛亥革命的经过。第三目讲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结果和意义。 知 识 梳 理 一、背景 1.外因: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2.主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3.客观: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________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新政 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