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门家风:铁骨正气,低调为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滕门家风:铁骨正气,低调为人.doc

滕门家风:铁骨正气,低调为人   滕代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者之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人,他一生铁骨正气、德厚功高。他有5个儿子,长子滕久翔、二子滕久光、三子滕久明、四子滕久耕(滕飞)、五子滕久昕。除长子滕久翔外,其他四子先后入伍。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5个孩子在各自岗位业绩突出,无愧于红门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滕门家风。   严格教子   1943年11月,滕久光出生。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紧张最艰苦的时期,滕代远只好把滕久光寄养在老乡家里,是根据地老百姓的奶汁和小米把他养大的。   新中国成立后,滕久光被接回北京,进了一所干部子弟学校。在学校里,滕久光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与外界接触,使得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些忘乎所以。媵代远认为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就把孩子转到一所普通学校。但滕久光淘气贪玩、不好好学习的毛病仍没有改掉。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滕代远夫妇决定把滕久光送到秘书的老家――一个山区农村去锻炼。   就这样,媵久光被送到河北唐县的一个山区农村。一下子离开了北京城,来到这么艰苦的农村,滕久光开始很不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滕代远就经常抽时间给孩子写信,鼓励他努力学习、参加劳动。后来由于上学不方便.媵代远又让滕久光带上户口到黑龙江省依兰县姥姥家,一边上学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其间,滕代远仍然时常抽时间给儿子写信,关心儿子的学习劳动,期待其能健康成长。   离开了父母,媵久光逐渐增强了独立性,并有了可喜的变化。北方的高梁米把他养得非常结实,劳动的汗水改变了他贪玩的恶习,学习成绩也渐渐好起来。   3年之后,滕久光被父亲接回北京。1962年夏秋之间,媵久光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媵代远格外高兴,他觉得自己几年来在滕久光身上倾注的心血没有白费,语重心长地对滕久光说:“你这样做是对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你们捍卫。人民解放军是个大熔炉,希望你在熔炉里锻炼成才。”   1945年5月,媵久明出生。刚满月,滕久明就被送到老乡家抚养――每个月给老乡家送20斤小米,每年给10尺粗布,作为托付费。随着后来部队机关有了简易的托儿所,工作繁忙的滕代远夫妇才把媵久明送进托儿所。   滕久明小时候迷恋“火箭”,春节时特爱放“冲天炮”。他早年立志好好学习,以后报考军校。   1965年夏,滕久明高中毕业在即,正埋头苦读,准备高考。一天傍晚,滕代远夫妇谈论起家里的事,对滕久明学习肯用功、进步快的情况十分欣慰。秘书见状插话说:“久明对我谈过,他想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怕万一考不好,不被录取,想请您给学院刘院长(滕代远的老部下刘居英)写封信。”   滕代远听后,断然回答说:“读书,上大学,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父母的地位和私人关系。大学能考上更好,考不上也没有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多得很,做工、种田、当兵都可以。”滕代远又对妻子林一说:“要给孩子讲清不能写信的道理,靠私情,拉关系,不是我们党的作风。”   后来,滕久明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如愿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年8月24日报到,滕久明抓紧准备行装,滕代远嘱咐他:“你是咱们家第一个大学生,要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在大学期间不准谈恋爱、找对象。”后来,滕代远还给滕久明写信,信中强调:“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对你的希望。”并抄录了陈毅4年前送儿子上大学时写的《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姗》这首长诗中一些句子以勉励儿子。   滕代远平时留给孩子的印象是不多说话,很严肃,对他们要求很严格。其中,还要求他们为了工作要晚婚,不许过早谈恋爱。滕久明刚上大一那年放假回家,看到有同学来家里,滕代远就会盯着看来的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一次,滕久明因为与同学聚会回家晚了些,吃饭时滕代远生气地将滕久明手中的筷子打掉。滕久明心想,可能父亲误解他在与人谈恋爱,他强忍着泪水没有说明真相。为此,滕久明直到32岁才恋爱结婚,其他几个兄弟都是30岁之后才成家,但父亲对他们的恋爱及结婚对象从不干涉。   滕飞记得,自己在念小学一、二年级时,爸爸就要求他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滕飞开始不理解爸爸的用意,只是每天记流水账式地写着以应付爸爸的检查。滕代远一方面耐心地纠正滕飞的错别字,一方面语重心长地说:“写日记,就是把你做过的事情,走过的路,无论对错,一笔笔记录下来,以后加以分析,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将来纠正错误的行为,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几十年过去了,滕代远的教诲使滕飞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让滕飞在未来的人生中受益良多。   1968年2月,滕飞应征参军,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夕,滕代远在旁熟练地指导儿子打好背包,并送给他一本在当时很难得到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和《雷锋日记》。早在1963年,滕代远就带滕飞参观过雷锋事迹的展览,他对儿子的要求简单明了:当雷锋式的士兵,吃苦在前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