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明代散文[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散文 第一节、明代初期散文   洪武年间,由于政治环境的骤然变化,元末文人的那种洒脱情怀和隐逸心理受到了巨大打击,文人们不得不依附于政权,以求安生。在文学的正常进程被切断的同时,另一种倾向在官方政治力量的推动下逐渐占据文学的主流地位,这就是以宋濂为代表的“道统”文学。 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曾受业于浙东大儒吴莱。元末隐居于乡里,一度信奉道教。至正二十年(1360)为朱元璋所征召,为《元史》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明廷“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后因受胡惟庸一案牵连,全家谪徙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有《宋学士文集》。 道统文学观 :如何看待“文”与“道”的关系。 1)“文以明道” ——以韩愈、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提出的理论主张。强调“文”的工具性,但并不轻视“文”; 2)“文道合一” ——宋初柳开、王禹偁、石介等人在诗文革新运动提出的理论主张 。把儒家的文统与道统合而为一,确认“道”是目的,居主要地位;“文”是明道的手段,是次要的方面。 3) “作文害道”——宋代理学家提出。防止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诱惑。 4)道统说——宋濂提出,沿袭宋代理学家的极端观点,提出“文外无道,道外无文。”文”是道的显现,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即在哪里。 宋濂的散文成就: 一方面,他的文集中,有大量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妇女贞节的作品,这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 另一方面,其具体创作又多少能超出自设之藩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传记散文最为出色,颇有《史记》风采; 写景散文简洁清秀; 寓言散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议论散文在从容不迫中颇有雍容风致。 宋濂《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2、刘基(132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进士,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有《诚意伯文集》。 1)文学思想:刘基文学思想与宋濂大致相近,不同的是:刘基在学术方面涉猎广泛,个性又慷慨豪迈,故思想不那么拘谨,理学家的气息较少。其作品更多体现了传统儒学中积极的因素,表现出对于社会政治、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追求个人事功的欲望。 2)散文成就:风格古朴雄厚,体裁多样,以短篇寓言著称。如《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郁离子》中“楚有养狙以为生者”一章提出以“术”欺民而不能以“道”治民者必败,思想都很尖锐。不过由于刘基的寓言主要为了借故事论说政治道理,在文学性方面不是很注重。 刘基《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第二节 明代中期散文 如果说明初是“道统”的天下,明代中期就是“道统”和“文统”分庭抗礼。明初文学成了脱离文学意味,粉饰太平的工具,人们由此看到道统对文学的桎梏,于是前七子起而匡之,希望借秦汉文学的文采来抵消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回归文学自身传统。然而由于他们的武器不是人的心胸感情,而是古人牙慧,在创作上拿不出能证明“文采”优于“道统”的力作,未能承担起振兴文学传统的重任,反而受到“道统”文学派的反击。明代中期唐宋派散文的出现,便是“道统派”以创作回击“文采派” 的例证。 1、唐宋派  所谓“唐宋派”是指对嘉靖间文坛颇有影响的、以反拨李、何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该派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一般把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都列入“唐宋派”,但其主脑人物是王慎中和唐顺之,推崇宋代理学。其文学理论的核心,乃从维护道学的立场出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