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海,纽约闹市里的“老嬉皮”.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北海,纽约闹市里的“老嬉皮”.doc

张北海,纽约闹市里的“老嬉皮”   陈升为他唱歌,姜文为他拍戏      人物简介:   张北海,祖籍山西,1936年生于北平,1949年随家人迁往台湾,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72年定居纽约,在联合国担任翻译和审校工作20多年。著有《美国,八个故事》《人在纽约》《侠隐》等作品。   初见张北海,相约在纽约联合广场的书店里。尽管《环球人物》记者提前10分钟到达,但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先生还是更早一步抵达约定地点等候。人群中的他,在书架前随意翻阅,头戴米色鸭舌帽,穿着灰色卫衣和牛仔裤,精神矍铄。   张北海在港台地区名气不小,可大陆读者对他并不熟悉。不久前,导演姜文宣布要开拍新片,是继《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后的“北洋三部曲”最后一部,剧本即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消息一出,远在纽约的张北海立刻引起公众好奇。   新侠义和老北京   张北海本名张文艺,定居纽约后开始写作。他说自己如果用“文艺”这个名字去从事文艺工作好像太不合适了,于是起了笔名“北海”――正好与他的儿子“南山”相对应。   《侠隐》是张北海从事写作后的第一部小说,讲述民国初年侠客李天然复仇的故事,核心在于当功夫遇到枪炮,江湖恩怨遇到家仇国难时,侠客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张北海说他想在书中呈现“侠之终结”和“老北京的消逝”这两个主题。   张北海笔下的侠客,虽然也能飞檐走壁,却并非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有人说我是打着武侠的旗号反武侠,其实我只是将侠放在现代社会中来演绎,早在上世纪20年代,作家张恨水就在《啼笑因缘》中把侠放在了20世纪的背景下”,张北海说。旧时侠客的武功再厉害,遇到现代枪炮也无能为力,正如他在书中所写“几十年的武艺,一个子弹就完了”。所以,他让主角在报仇时用了手枪,而且在文中极具深意地向外国人解释 “何为江湖”。   “今天这个时代,功夫似乎成了传说,您如何向外国人解释所谓的江湖?”《环球人物》记者问道。“江湖很复杂,要说清楚你只能音译这两个字,然后附上一页纸的注释;但江湖也很简单,其实每个职业都有一个世界,而侠的世界就是江湖。如果从广义上来说,有学术江湖、政治江湖,甚至你们媒体也有个江湖。今天的时代,尽管没有所谓武林高手,但是侠的精神是有意义的。”张北海说道。   至于书中的另一个主题“老北京的消逝”,张北海似乎花费了更多笔墨。他像画工笔画般细致地描摹老北京,哈德门大街、西四牌楼、干面胡同……每个胡同每条街巷都是那么精确。笔下功夫,都来自少时的记忆,以及长达两年的阅读、研究。他读了好几百本与旧京风物相关的书,光是笔记就整理出六七本,最后才为读者编织出那个栩栩如生的京华梦。   张北海本人就成长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1936年生于北平的一个老派世家。国学功底来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随家人迁往台湾,父亲让他跟着叶嘉莹学国学。“完全是老方法,每天拿着‘四书’背,当时别人只要说出其中任何一句,我就能接下去背完全篇。”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管后来他喝了多少洋墨水,笔下轻松恬淡的文字都透露出他骨子里浓浓的中国气质。   对姜文没有任何要求   从1974年开始,张北海每两年回一次北京。“就算这样,北京的变化还是让我赶不上节奏,老北京的灵魂已经没了。”   有些老习惯他一生未改,比如小酌,再比如吃面食。他喜欢看各类书籍和电影,采访中引经据典,从小说《红楼梦》侃到美剧《广告狂人》。他说自己总是对不知道的事物感兴趣,退休后,还到纽约大学读了5年书,学习纽约的历史文化等。   《侠隐》能成为姜文“北洋三部曲”最后一部,是因为侄女张艾嘉。后者从小就崇拜这个叔叔,两人有共同的朋友和兴趣,并且越来越像父女,总是一起过节、做饭、喝酒和聊天。在同《环球人物》记者的谈话中,张北海亲切地称张艾嘉为“小妹儿”。《侠隐》在大陆出版后,影视公司纷纷找上门,张北海索性让张艾嘉去打理。选来选去,张艾嘉把剧本给了姜文。   因为改编电影,张北海与姜文见过多次。“他告诉我他会专心做这部片子。我说小说是我的作品,电影是你的作品,我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怕你去冒险。”   纽约的“蛀虫”   张北海是“老北京”,也是“纽约客”,他最新在大陆出版的一本书就叫《一瓢纽约》。其实写小说之前,张北海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关于美国的散文随笔,从牛仔裤写到摇滚乐,从自己开车的洛杉矶写到搭地铁的纽约,穿梭在历史与现实间。那些文字,吸引了阿城、王安忆、陈丹青等文化名人。陈丹青曾戏称张北海为“纽约的蛀虫”。   “蛀虫”住在纽约艺术气息浓厚的翠贝卡街区,平时很喜欢步行探索曼哈顿。“人们多半熟悉的是世贸中心、帝国大厦等全球著名的天际线,但是我给读者呈现的却是纽约大大小小屋顶上承载着历史的水塔。”他不无自豪地对《环球人物》记者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