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_0.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_0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说…… 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 实验引导Ca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Ca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1、遇石蕊都变蓝色!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教师的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1010: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运用哪些方法?明白哪些道理??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