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缺文雅,也不少疯狂.doc
不缺文雅,也不少疯狂
好比是一头冬眠醒来的熊,发现面前两罐蜂蜜,那一定像我发现了这两本书――《文雅的疯狂》和《古书之媒》,一洋一中,写的是东西方各路藏书家的故事,这些“怪杰”不缺文雅,也不少疯狂。
就像人喝醉酒,有“文疯子”和“武疯子”,“藏书家”这个物种,一般不醉,但醉必癫狂。一见心仪之书,眼冒绿光,妙计百出,书不到手,寝食俱废。两本书中所述尽是奇人,怪事咄咄,掌故无数。
为“藏书怪咖”作传
坊间书报,介绍《文雅的疯狂》的文章已有不少,此书屡屡登上各种推荐榜单,可见其精彩已渐被发现。书的作者是西方书话权威、殿堂级大师巴斯贝恩,他在书中讲述了2500年来,一百多位藏书雅痞的故事。
比如书中所述藏书大盗布隆伯格,就被各种评论文章津津乐道。一个“文疯子”(也许真是精神有恙)若最终以此留名,甚或已然不朽。对其人我们唯有瞪目结舌,对其事我们或可添油加醋,而对于痴迷书这件事,导致书中所述种种精神状态,则难免躬身赞叹。
用巴斯贝恩的话说,就是“世世代代的收藏家,虽然如此古怪、如此狂热,但是若没有这些劳心劳力者痴情与奉献,我们的文史知识与文化知识,很多早已永远消失,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这一主题,作者用了近47万字,分二部十四章,外加新序旧序和引言来阐述,端的是逶逶写来,洋洋洒洒,详于今,但古尤其近古,亦不简略。但凡藏书界有名头的人物和雅言隽语,在书中第一部里此起彼伏,而“疯子”和“奇葩”,则在第二部里“口无遮拦”地横冲直撞。轶闻趣事,天花乱坠。
而“轶闻趣事,天花乱坠”这八个字,用来形容《古书之媒》,即便矫情地用上“甄?痔濉保?那也是极为恰当,想必也是极好的。
中学考卷里的填空题,总是有《汉书》是我国首部断代史,《史记》是首部通史的说法。《文雅的疯狂》若算西洋藏书通史,那么《古书之媒》大约可视作近二十年来,中国古籍的收藏拍卖史了。
怎么形容?如果与书中内容的琳琅满目乃至惊心动魄相比,《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这个书名取得太平白了。
《古书之媒》是对谈体,从书中每一章拟的篇名看,古色古香,雅致芬芳;如“忠义录、考工记、艺文志、百艳图、英雄谱、先贤录、清暇录。”大抵没一番“旬日踌躇”的功夫,是想不出这么恰当、好玩的回目的。
贯穿《古书之媒》的主题,当然也是藏书。只是藏书家的疯狂,更多表现在征集古籍时对来龙去脉的讲述或拍卖场上惊心动魄的转折。
作者韦力本人是藏书家,而且名头响亮,颇有著作。另一位作者拓晓堂,主持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门二十多年,一肚子掌故自不必说,加上口才便给,性情洒脱,让一本近30万字议论古籍善本这类既高且古的古董的书,(据说还删去许多有趣的枝蔓)有捧有逗,仿佛展演的是古玩行里的评书。对谈中,拓先生流露的风采,委实不下于大家敬佩喜爱的袁阔成、单田芳。
韦力如此调侃,“拓先生的口才极佳,他谈问题的方式是发散性的,他能由一个问题一路展延下去,十分钟后早已同我问的问题十万八千里……我承认,他扯得越远的问题,其实越有趣味性,也正是我和其他爱书人更喜欢听的。”
“暂得于己”的幸与不幸
当然,越是喜欢的书,越是若有憾焉,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文雅的疯狂》、《古书之媒》虽然一西一中,写的同一世界事,内容亦相隔万里,但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谈艺录序)。两本书的交集或暗通之处,亦复有趣,而且不少。
比如,《文雅的疯狂》的第十四章,篇幅不长,从篇名就可以略知其蕴:“暂得于己。”说的是藏书家千辛万苦、集腋成裘,但不知何时起“藏品成主,藏家为奴”,最后亦不得不散让珍藏。“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所有的收藏家看来,这两句诗应该是别有滋味的。
不记得是从报纸上的专访还是报道看到,韦力先生自建有藏书楼,收藏自己几十年来只买不卖的古籍善本、稿本抄本。他在对谈中也非止一次表示,藏书是一个过程,暂得于己,幸莫大焉。
拥有铁路帝国的富翁亨利?E?亨廷顿,大把年纪才开始珍藏图书珍本,他自剖心迹说,“世人生生灭灭,书籍却可永存。要盛名不朽,集藏一批珍秘善本正是无上的稳妥捷径。”纸寿千年,不论是纸莎草的经卷,还是宣纸的宋元本,即使由象征的意义看,文化赖以传薪火,文明凭借以蔓延。善本藏书虽是小众之专门,衡诸历史,却真要算一件经国之盛事了。
藏书界的牛人往事
再举两书中感人的事为例。
《文明的疯狂》第十一章写了几位奇特的爱书人。开篇介绍的阿伦?兰斯基,从一个人为写论文收集意第绪语书籍,直到成立国立意第绪语图书中心,当中心成立十周年的1990年,图书中心入藏了一百万册书籍。而现实的吊诡是,全世界除了以色列,极少有人用意第绪语作为表达工具。
用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作家辛格的话来说:“意第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