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业学习方法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专业学习方法探讨.doc

中医药专业学习方法探讨   摘要:我从事中医药专业教学工作二十年,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常用的有联系法、比较法、谐音法、歌诀法、形象记忆法、歌诀法加形象记忆法、归纳总结法、理解记忆法、实践学习法、用而求学法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习方法;中医药;中医;中药   学生们对中医药类课程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学起来很枯燥”、“要记的东西太多”、“记不住”、“难学”。本人从事中医药教学工作20年,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此作一总结。   1 联系法   记忆的本质是联系,联系是记忆的基础,所以联系法是最基本的记忆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办法使可以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发生联系,自然能增加记忆的效率。比如中药“桂枝”有一个功效是发汗解肌,桂枝的“枝”和发汗解肌的“肌”音相近,可以发生联系而加强记忆。又如“白芷”的功效,能除湿止白带、通窍止痛,白芷和白带都有一个“白”字,这样就便于记住其止白带的作用,而“芷”和“止”音同,发现了这个联系,就利于记住其止痛、止带的作用了。   2 比较法   常用于存在共性的不同知识点的记忆学习中,尤其在中药学、方剂学课程中的应用尤为广泛。比如每一章药都是以该类药物的共性归类,所以只要在记住它们的共性的基础上,再一一记忆各药的个性就好了。   3 谐音法   谐音法广泛用于中医药类课程的记忆学习中,也是一种基础的记忆法。如上述所说的白芷的“芷”,和“止”谐音,以此来记住该药的“止痛、止带”的功效。又如“麻黄汤”药物组成:“甘{草}麻(黄)桂(枝)杏(仁)”,与“干妈贵姓”谐音,变得很有意思,很快就能记住了。   4 歌诀法   歌诀法是中医药专业学习中既古老又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方剂学中常常应用方歌的形式来记忆该药方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如“麻黄汤”的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项痛,无汗而喘此方宜”,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我记得当年自己读大学上方剂课时,学到“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的时候,当时的方剂老师说了一个记忆的窍门:“地八山山四,泽泻丹苓三”,至今记忆犹新。在中医基础和诊断学的学习中,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外感表证的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用一首歌诀就能记住了。   5 形象记忆法   该法又称为“趣味记忆法”,其要点在于把枯燥无味的学习材料经过重新整理,组合成形象生动、饶有趣味的形式,以便于记忆。其原理在于大脑对形象生动的材料印象更深刻。其实上面谐音法的“麻黄汤”的记忆方法“干妈贵姓”就是一种典型的形象记忆法。又如我初学逍遥散药物组成的时候,是这样记的:“胡术逍遥,国老姜薄,芍茯当归”,可以想象成“金兀术逍遥,国老浅薄,少妇当归”的形象,20年过去了,印象仍然十分深刻。   6 歌诀法、形象记忆法   这是我学习方剂学和中药学最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记忆效果很好。比如“藿香正气丸”的药物组成和主治,我是这样记的:“藿香正气茯姜苏,白术皮厚梗大腹,国老芷枣半夏曲,外寒内湿均能除”,可以想象成“藿香正气凛然的赴江苏,白猪皮厚而且肚子大(更大腹),国老只找半夏陪藿香去”,这样的话记起来就方便很多了。其实是在前人歌诀法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而变来的,方剂学每一首方歌我都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忆,虽然在重新编排的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对方剂学的记忆和学习效果很好,而且这样的方法越用越熟练,刚开始的时候要编排一首满意的歌诀,可能要花上1~2h的时间,到了后来,往往只是几分钟或者十来分钟的事情了。其实中药学的每一章药物,最好也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效果也是很理想的。比如泻下药的记忆:“攻下将军荟硝叶,润下郁李仁麻仁,大戟遂牛豆花陆,峻下逐水功效良”。想象成“攻下将军(大黄)荟(会见)硝叶(肖爷),润下郁李仁麻仁(骂人),大戟(大只)遂牛(水牛)豆(逗)花陆(花鹿),峻下逐水功效良”。每一章都编成这样的方式,学习记忆起来就变得简单了。   7 归纳总结法   如寒证和热证的辨证要点学习,可以总结成“颜色”、“渴否”、“汗否”、“寒热喜恶”和“脉象”等几个方面,如果颜色是红的或黄的一般是热证,口渴的一般是热证,有汗一般是热证,喜凉怕热的一般是热证,脉数的一般是热证;反过来就是寒证。   此法有时候又称提纲挈领法,如泄泻的辨证论治,只要把握住其病机的关键是一个字“湿”,故其常见证型为“寒湿”和“湿热”2种,由此入手学习起来容易了。又如不寐的辨证论治,只要总结出其病机的关键是“阳盛阴虚”4个字,那么其常见的证型无非“阳盛”之“肝火、胃不和”、“阴虚”之“血虚”和“阴虚阳盛”兼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