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调查探究.docVIP

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调查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调查探究.doc

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调查探究   摘要:目的 研究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普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后分为GPMG组和RMG组,分别给予常规用药和合理预防性用药,统计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GPMG组感染人数6例,占比6.45%;明显低于RMG组感染24例(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936,P0.05)。严格手术分类和用药时间,优化预防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是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关键。结论 GPMG用药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普外科患者的感染几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POP)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1]。POP期间患者易发不良事件,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运用抗菌药物预防外科伤口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调查研究了我院外科手术患者POP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普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11例,女72例,男:女=1.52:1;年龄分布21~62岁,平均(48.5±17.3)岁。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90例分为常规用药(Routine Medication Group,RMG)组,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93例分为合理预防性用药(Reasonable Preventive Medication Group,RPMG)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因病况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组间基本资料见表1。   1.2方法 RMG组患者给予常规应用抗菌药物,GPMG组给予预防性应用[2]:根据手术常见病原菌和切口类别综合考虑,首选头孢菌素等相对广谱,效果肯定的抗菌药物;首剂于手术开始前20~30 min在手术室静脉给药,20~30min滴完,保证污染发生前最低抑菌浓度(MIC)90μg/ml,;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手术时间较短(2h)的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若手术超过3~4h,应给第2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3次。   1.3评价标准 观察期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感染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 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对患者围手术期感染情况进行比较,GPMG组感染人数及比率(6/93,6.45%)显著低于GPMG组(24/90,26.67%),有显著性差异(?字2=8.936,P0.05)。另统计不同类别患者的手术用药情况,详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报道显示,一方面,我国每年由于药品使用不当药品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人数在20~50万人,而其中抗菌药物占40% ;另一方面,耐药菌株的增加,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越来越大、一些炎症疾病治疗越来越困难。我院2013年7月前对于POP期患者采用常规用药预防SSI,在取得临床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用药指症过宽、用药时机和术中追加把握不准、用药时间过长和药敏意识不高等问题:比如,阑尾炎手术虽属I类手术,但本次观察常规用药期27例患者中,有16(59.26%)例患者进行了预防性用药,有的甚至不考虑穿孔和坏疽因素一律用药[3];再比如,观察期90例患者中,有41(45.56%)例患者初次给药时间一般在手术中或患者回到病房之后,以至于SSI发病初期患者体内抑菌浓度远未达到MIC标准[4]。   2013年7月后,我院采用GPM进行SSI预防[5]:①严格手术分类,将普外科手术分为I类(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II类(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III类(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和IV类(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②将手术分类作为是否须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I类清洁手术时间较短者尽量不用抗菌药物;II类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III类切口及IV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③优化预防性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方法,预防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