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锦铉:青年的诉求是“参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锦铉:青年的诉求是“参与”.doc

洪锦铉:青年的诉求是“参与”   现在各界都在反思,香港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在很多场合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年轻人,他们自然而然也成为当下讨论的核心。如何化解青年的怨气、满足青年的诉求,是一个主要议题。无论反思的方向对错,提出的建议可行与否,肯去反思胜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知道,青年问题涉及香港未来是否可以发展、如何发展。   一些激进、反叛的年轻人,对政府有一种先天性的不信任,无论你做什么,跟他说什么,他们都不愿意听,只知道喊口号。这是香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香港青年的心理落差   香港回归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没有经历一个“去殖民地化”的过程。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一百多年,但回归后,什么东西都原原本本地被保留下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回归前后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   在任何国家,国民教育是“去殖民地化”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方法。但这方面香港迟迟没有作为。更糟糕的是,特区政府还把中国历史教育从必修课中剔除掉,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史或者综合人文科之下。这样虽然便于学生横向比较,但在香港的思潮和语境之中,把中国历史当外国史来教,反而加深了中国作为“他者”的一层印象。   一般社会并不存在“去殖民地化”的问题,没有民族认同危机和压倒性的外国文化渗入,所以民族认同的建立不必仰赖一门历史课。而香港的情况恰好相反。过往香港的中国历史教育,是非常西化的教育。国民教育是成长环境之中唯一提醒大家“我是中国人”的时刻,而如果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史、一般人文科目之下,就连这样的时刻都失去了。我认为这是当局需要检讨的。   之前,香港还有一门课必修课叫《通识》,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自行选择教材。部分教师为了进行批判式教育,常常选择一些批评性的文章,说政府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最后变成了批评式教育,将偏见传递给学生。这等于是扭曲了《通识》教育的初衷。   香港不少年轻人对政府缺乏信任,民生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很多香港青年来说,买房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我2000年大学毕业时,月收入是1.1万港币,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还是这个数,15年间基本上没有变。可反观消费,通胀很厉害,以前中午一顿工作餐是20港币,现在需要50港币,翻了一番还多。当然,这不一定完全是政府的责任,但结果就是,很多年轻人把矛头对准了政府。所以,一些激进思想很容易在他们中传播,找到土壤。   另外,近些年内地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香港,导致部分年轻人的心态不能平衡,加上媒体的渲染,在心理上形成了很大的落差。这种心理落差,在消费水平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过去是我们到内地去消费,现在基本上是内地来香港消费,而且无论是买高档的奢侈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比较大手笔的。这些年轻人都看在眼里,心理肯定会不平衡。   尤其是这几年,内地一些城市的收入水平提高很快,与香港的差距越来越小,有的城市同等职位或者同等学历的薪水,甚至已经超过了香港。这对香港年轻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为他们感觉香港毕竟还是一个国际城市,为什么收入这么多年没有提高? 让年轻人参与政策制定   针对青年的问题,有人提议,效法当年“六七事件”之后港英政府的做法,举办活动吸引年轻人。我认为,首先物质条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年搞舞会,今天可能要送iPhone,实在说不过去。而且,当年的运动中,参与者更多属于社会基层被生活压迫的青年,而非今日有父母好好照料的青年学生。政府不应该急于送礼物、派糖,而应当先摸清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有人说,青年学生的诉求是房屋需求;也有人说,是他们向上的路不被阻塞。这两种说法最普遍,不能说不对。但我认为,青年的诉求是“参与”。我们必须承认,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思想不同。简单而言,今非昔比。公民社会,讲的是公民参与。   台湾九合一选举刚过,台北市柯文哲未必是一位称职的市长,但他做对了一点,即推动公民参与,满足了新一代,让新一代参与其中,参与政策制定。我相信,就算特区政府能满足青年房屋、向上发展的需求,若不能让青年参与其中,他们还是会不满。他们不喜欢被俯视,喜欢平视。我们应该用青年的心态做青年事。   老实说,年轻人对社会有些意见,是很正常的,我们大家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他们对社会有意见,对政府有意见,那我们就要倾听他们的声音,不仅是听,而且要让他们真正去参与其中。过去搞些咨询会,叫年轻人过来说说意见,就表示听了他们的心声。我认为,这只是门面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香港不同的委员会里面――不论是青年委员会,还是其他委员会――都要有他们的声音。也就是说,吸纳他们进入这些委员会。   现在,香港各种委员会中,除了民政事务局下的青年事务委员外,其他的都看不见年轻人的身影。很多人以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为由,将他们排除在外。其实,吸纳他们进去,不仅可以听到年轻人的声音,而且能够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