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三洲中心学校校本教材.doc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長汀三洲中心学校校本教材

长汀县三洲中心学校校本教材 杨梅之乡 历史文化之乡 特色农业景观旅游之乡 三洲中心学校 编 2009.8 主 编:钟大鑫 副主编:黄如柏 傅华锋 黄长荣 编 委:(以姓氏笔画排列) 钟大鑫 钟福荣 张新华 黄如柏 傅华锋 黄长荣 黄锦东 戴剑文 目 录 了解家乡概貌…………………………………………………….4 古建筑群 1、光明厦…………………………………………………………6 2、安公庙…………………………………………………………8 3、东林寺…………………………………………………………11 4、古城门、文武庙(圣帝庙)…………………………………10 5、文昌阁…………………………………………………………11 6、宗祠家庙………………………………………………………12 三洲古建筑欣赏…………………………………………………..14 文化传承 1、饮食文化………………………………………………………16 2、民俗文化………………………………………………………18 3、红色文化………………………………………………………20 4、人文文化………………………………………………………21 了解家乡概况 三洲,三面临山,一面临江(汀江),属丘陵地貌,系一处面积较大的河谷盆地。 《温氏家谱》记载,唐朝中后期,迁入此处,三洲温氏的祖先应该是最早的居民;《戴氏家谱》记载唐朝未年祖上钧钟公由于躲避黄巾起义之乱从江西迁居三洲。《黄氏家谱》记载,其祖上迁居三洲时间已近五百年。其间有陈、程、罗、俞、古、林、潘、丘、赖、杨、傅、钟等三十余姓人氏定居于此。直至宋代,此处已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村落了。据《临汀志》记载,南宋汀州已有“何田市”与“三洲墟”的建制,即今河田镇与三洲乡。在陆路交通极为闭塞的古代,船运成为最主要的交通、货物集散的方式。三洲依托汀江繁忙的航运功能,成为一个经济、交通的要地。此处距汀城刚好一天的水路行程,其重要地理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曾被人们喻为:“日见船帆不断,夜泊舟桅成排”。的一个码头重镇。繁忙的运输、货物集散的优势、交通的便利、与外界不断的交流接触,三洲的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形成了早期的集镇规模,三洲老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其地理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乃至明、清朝,三洲已达到了较为鼎盛时期。《清史稿》记载:“三洲驿”在府汀西九十里,本三洲铺,成化十八年(1483年)建三洲公馆,后改为驿。三洲驿与临汀驿、馆前驿成为当时汀州府的三大驿站。由此可见,三洲在宋时期成为重要的商阜码头,明代设立驿站,已由经济、文化发展要地逐步成为有一定政治格局的重镇了。追根朔源,查史寻宗,源远流长。事实证明,三洲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使三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这座“千年古镇”在为建立新中国也没有落后过。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亲自在三洲成立了永红乡苏维埃政府,使永红乡成为“中国红色第一乡“。解放后,三洲纳入河田公社成为一个村级建制,1987年10月又从河田镇分出建乡,辖8个行政村,15000多人口。近年来,三洲在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努力。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种植了12200亩杨梅,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梅之乡”。 1、说一说:向客人介绍三洲的古今的特点? 2、问一问:问长辈,我们的家乡三洲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 古建筑群 三洲现有比较完好的古建筑60余处,包括光明厦、安公庙、东林寺、古城门、关帝庙、潘状元墓,戴、黄、俞、温、丘氏宗祠、唐宋古墓,以及众多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相对集中的古建筑群。现有的各色古建筑的布局、形制、脊饰等及自然理念、风水理念,展现了古代匠师和当时人们的审美理念、心理特点和价值取向,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民俗学、礼学、风水学、环境生态学以及戴、黄、俞、丘氏家族史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历史依据。 1、光明厦 “光明厦”位于三洲老街转角处,横跨昔日汀杭大路之上,是一个四角亭,俗称“四角亭”。建于明万历年间,四根巨大石柱撑起四角屋顶,左右两侧有供休息的单条横木板凳,是少有的古风格建筑(因现存的大多亭台都是以六角或八角的主风格)。北向亭檐下方横挂着一块大红木匾,长约2米,宽0.8米,左上方刻有“清乾隆大帝亲笔御书”,正中书写着“古进贤乡”四个烫金大字,左下方刻有“宣成里三洲乡众立”等字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