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的文体常识
汉代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 它属于古体诗。 ——古诗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分类,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2?代表作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3?特点 一、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三、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四、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五、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等。词条标签:?文学?诗歌?体裁?历史演变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2?各体裁简介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最早的两部诗歌集,创作时期都在先秦,之后成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也有诗经体与楚辞体(骚体)的说法。 相比之下,诗经相对遵守形体规范,而楚辞则较少拘束,从手法上来说,诗经偏于情景交映、婉转表达、比喻描写等,而楚辞的想象力相对更加丰富,思想自由,常常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诗经》的作者基本都已不可考,按照配乐的内容被分为风、雅、颂三种类型,其常见的创作手法又有赋、比、兴三种。《楚辞》中的著名作者则有屈原和宋玉。 《诗经》的代表作是国风一类,而《楚辞》的代表作则是《离骚》,所以后世常用“风骚”指代所有的诗歌。 乐府诗 乐府诗盛行于汉朝,历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乐府的特点是配乐,所以现在留存下来乐府诗其实都是原来的歌词,其体例更多是根据乐曲的需要。较著名的乐府诗有《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等。直到唐朝以后,仍然有相当多的诗人以乐府曲名创作,如李白的《关山月》、王昌龄的《塞上曲》等。 但是随着乐曲古谱的逐渐散失,古乐府逐渐失去了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