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0年代的美國经济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 媒体来源:国研网 ????? 发布时间:07-11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 作者:国家计委对外经济所 张燕生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楚:一是把供给管理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放在首位。二是美国体制结构调整在公平和效率的取舍上明显偏向效率。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四是摸索并建立了对付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的体制。五是形成了以摆脱国际竞争对手为中心的发展新模式。因此,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美国出现的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以知识为基础、以生产率增长和结构转换为特征的新经济,与上述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是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宏观政策环境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末,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一直是强调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相机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当总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时,采取赤字财政和通胀型货币政策,解决需求和就业不足问题;当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反通胀。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与失业之间有相互替代关系,只要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政策,就能够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率水平(当时认为约5—5.5%),把GDP保持在潜在增长率水平(当时认为约2.5%)。这套政策组合虽然保证了美国经济在50至60年代的稳定增长,却无法解决美国生产率增长缓慢、竞争力日渐低下的供给问题。由于政府干预扰乱了经济内在稳定机制,到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通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消失了。 80年代初期,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从扩大有效需求转向了反通胀,同时实施了由需求管理政策向供给管理政策的转变,即由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信条转向促进生产力增长,加快供给结构调整。为此,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包括:(1)大幅度调减税负,改变高税负对生产、投资和消费产生的激励机制扭曲,使劳动者、投资者和消费者有更多税后收入用于储蓄、资本积累和长期消费,从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大幅度上升,使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调增长,(2)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少人们对政府公共支出的依赖,在公平和效率的政策导向上向效率倾斜;(3)对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对象,扩大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范围,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4)政府增加对研究与开发投入和国防投资,促进军用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技术创新和扩散,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基础和创业环境;(5)政府学习日本扶持出口的政策,从贸易立法和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入手鼓励出口,打开国外市场;(6)确定以技术领先产业为核心的竞争提升战赂。这一系列供给管理措施奠定了90年代美国的整体竞争优势。 美国在80年代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强劲的,但政策调整一直伴随着结构不平衡性发展:(1)减税和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政策组合,为企业创业、创新和私人消费提供了激励,但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80年的1.94%上升为1985年的5.34%,到1990年仍高达3.99%,人们担忧美国预算赤字将导致财政危机。(2)1980—1985年美元持续升值3,5%,抑制了通胀,但严重削弱了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使贸易赤字从1980年的314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1336.5亿美元。为此,美国在1985年第一次召开了七国集团会议,迫使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到1987年美元贬值了34%,但1988年美国的商品贸易赤字仍高达1433亿美元,人们担忧美国贸易赤字难以为继。(3)实施“紧”货币与“松”财政的政策搭配,同时增加外资流入,美国利率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4)80年代美国股市价格大起大落,也反映了人们对结构调整后的经济前景抱不确定预期。 由于供给结构和效率发生转变,在经过80年代高财政赤字、高外贸赤字、高利率的困扰,美元汇率大升大贬的货币动荡以及1989—1991年经济衰退后,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以后进入了战后最长的增长期。 二、创新是推动美国供给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使其成为新技术策源地 美国世界技术领先地位与其经济规模、要素禀赋、企业制度以及重视教育和研发投入有密切联系。但80年代以来,美国在汽车、造船以及一般制成品领域面对着东亚等新兴工业国(和地区)的竞争,在电子、化工、家用电器、金融等产业面对着日、欧企业的竞争。为此,美国政府除积极推行供给管理政策外,还把鼓励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振竞争力和国力的重要举措。 1、提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沉香屑第一炉香.doc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doc VIP
- 有机化学(高职):醛和酮PPT教学课件.pptx
- 剖宫产肠梗阻护理查房.pptx VIP
- 5.1.2 弧度制 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翻译二级笔译实务模拟56.docx VIP
-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
- 提高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pptx VIP
-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by COSO(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pdf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训练(二)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