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现实-认知-语言报告
第一讲 现实-认知-语言 心生而言立。 --刘勰《文心雕龙》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语言是命题的总和,语言的命题通过思想便与世界这一事实的总和发生联系。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第一讲 现实—认知—语言 人类生活在三个庞大的世界之中。第一个是客观世界,第二个是认知世界,第三个是语言世界。从三者的关系看,认知世界是贯通语言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而语言,既是认知世界的符号表征又是认知的产物。 一、事物的命名与结构的形成 给事物命名便能说明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介”因素。人们往往抓住事物的某一特殊方面如特征、形状、材料或功能等来给事物命名。即使在同一语言社团中,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名称,就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认识事物的知觉中心不同,才有不同的名称。如“地瓜”,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不同名称: 从出处和产地来命名:地瓜(长在地下),山芋(来自山地),番薯(出自外地); 从外表的颜色来命名:红薯,白薯; 从五官感觉来命名:甘薯(味觉甘甜),凉薯(触觉); 从外在的形状来命名:豆薯。 汉语中的“眼镜”,是抓住“使用场所”这一主要特征,指架在眼睛前的一种镜子;而英语是用其构成材料表达的--glasses,是用两块玻璃做成的物体(王寅1998)。 店家忌“关门”,于是把晚上关门暂停营业叫“打烊”。“烊”的意思是熔化金属。店家白天收的都是碎银子,晚上得把它们熔化了铸成大元宝。所以“打烊”不仅不是关门(倒闭),还成了“招财进宝”。船家忌“翻”、忌“沉”,因此“帆”叫“篷”,“盛饭”叫“添饭”。戏班忌“散”,“雨伞”叫雨盖、雨挡、雨拦、雨遮。 结构是事物间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如就汉字结构来说,“休”指人靠在树上,“歌”是声旁形旁互补。 “主-动-宾”结构的词序与人们通常做事的程序相同。 所有的结构都应该能找到事物关系的“背景”。 Behaghel(布哈格尔)于1932年曾提出他的第一定律( Behaghel’s first Law): 在心灵上靠近的概念,在句法上也靠近。 Givon(1985)也指出: 两个概念在语义上或功能上越紧密,它们就越可能在词语、词素结构和句法上被靠近置放。如: a.我妹妹 b.我的妹妹 a.我女朋友 b.我的女朋友 “我妹妹”只能指一个妹妹,而“我的妹妹”可以指多个妹妹。“多个妹妹”的确定性不如“一个妹妹”,所以必须带“的”。又如“我女朋友”是实际存在的女朋友,而“我的女朋友”可以是想象中的未来的女朋友。想象中未来的女朋友不如实际存在的确定,因此要求带“的”。同理,“女朋友”要比“女的朋友”跟“我”的关系近。 [讨论]为什么“大高楼、小短腿”不能说成“高大楼、短小腿”? “高” 跟“楼”的概念距离近,“大”是因楼高而大,大楼必高,高楼必大;故“楼”首先有高低之分然后有大小之分。同理,“短”跟“腿”的概念距离近,或腿首先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分,然后才有大小之分。腿长、粗必大,大必长、粗;短、细必小,小必短、细。所以有“大长腿(*长大腿)、大粗腿(*粗大腿)、小短腿、小细腿”之分。 如此,“高楼、短腿”与“大、小”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属于事物本质属性的属性词离事物名词最近: 小瓷茶壶 * 瓷小茶壶 黑木门 *木黑门 加“的”后有凸显作用,不受这一规则限制: 小的瓷茶壶 瓷的小茶壶 社会现实中的基本共同性,决定了认知的大致相似性。现实世界有着基本共同的规律,反映这些外界规律所形成的认识,在全人类中就会大致相似。尽管世界各民族思维的方法、过程、角度有差别,但基于基本相似的客观现实,均存在大致相似的认知。 正是这种认知的大致相似性,才使得全人类的不同语言之间有可沟通性,使得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能够进行交流。传统上我们一般都说:思维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这样说未免太过于绝对,而应该是思维大致相似说(王寅1998)。 现实越相近,认知越相象。欧洲诸近邻国家之间的沟通就比与东方国家的沟通容易得多;而处于非洲原始部落的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沟通却要困难得多;我国在50年代解放西藏时,确实费了很大的劲才使得那时还处于奴隶社会的西藏人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 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实差异程度所致。假使我们能够与太阳系之外的外星人取得联系(假如有外星人存在),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一定要比与地球上的任何民族的沟通艰巨得多,因为外星人所生活的客观现实一定会与地球上的现实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胎圈钢丝市场洞察报告.pptx VIP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9号)青岛天信电气500KW变频器培训资料(四象限).ppt
- 传统风貌区打测绘说明书.pdf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V3.5.docx VIP
- 《质量管理》试题题库汇总及参考答案 .pdf VIP
- 2024年八个方面检视剖析材料.docx VIP
- 202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docx VIP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