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 师.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教 师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权利与义务。 2.知晓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及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3.了解教师学习共同体,及其构建与实施。 主要章节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第三节 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发展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一、教师职业及其发展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职业概述 (一)定义: 教师是以教育职业或活动为生存、发展方式的职业群体。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法》) (二)我国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 .夏商时期,学校有了固定场所,产生了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教师。 2 .西周时期,庠、序、校都是官学,官师合一,教师没有独立的身份。 3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如孔子办学,成为较早的专职教师。 4 .隋唐出现科举制度,担任教师的官吏有专门化的趋势。 5 .清末,科举被废除。学堂出现,出现洋教师或洋学者,这一时期,需要更多接受过训练的教师。 6 . 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钦定学堂章程》提出的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三)西方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5.教师专业化始于师范教育的兴起,1684年,法国天主教人士拉萨尔在法国创办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训练小学教师的讲习所”。 6.教师职业在18世纪逐渐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7.20世纪50年代,教师资格制度在西方实行。 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视为专门职业”。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对象上——复杂性 (二)教师劳动手段上——示范性 (三)教师劳动过程上——长期性 (四)教师劳动性质上——创造性 (五)教师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 ——个体性与集体性 (一)教师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 1.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 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 3.学生是整体发展的人 4.学生是有独特性的人 (二)教师劳动手段上的特点——示范性 教师劳动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劳动手段就是教师主体本身,即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智能、情感、意志、品格等个人素质。 教师劳动必须把教材中的知识、思想情感、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言传身教”。 依据: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德国) 第斯多惠 (三)教师劳动过程上的特点——长期性 1.学生成才周期长 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确立都是长期的过程。( “发展的观点”) 2.教学效果的周期长 (四)教师劳动性质上的特点——创造性 依据:教师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情景的复杂性 表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 教育机智 (五)教师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 ——个体性与集体性 思考: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教师劳动成果的价值如何体现? 1.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独立完成 2.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学生身心发展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同时受到家庭、社会的共同影响。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待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依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中小学教师是否仍然应该拥有惩戒权?理由?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一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