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典型生产工艺详解.ppt

第四章_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典型生产工艺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_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典型生产工艺详解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石油炼制工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 石油化学工业---有机原料、三大合成材料 有机精细化工 食品工业 油脂工业 石油工业 石油炼制 烃类热裂解 将石油系烃类原料(如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在隔绝空气和高温的条件下,烃类分子发生断碳键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反应过程。 烃类热裂解 乙烯工业现状与前景 --乙烯产量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乙烯下游消费结构 国内乙烯需求量预测 相同烷烃断链反应比脱氢反应更易 碳链越长越易裂解 在分子两端断链的优势大 异构烷烃较正构烷烃容易裂解或脱氢 甲烷在一般裂解温度下不发生变化,高温长时间分解碳和氢,或脱氢缩合生成乙烯、乙烷和乙炔等; 芳烃多次脱氢而生炭称为“结焦”。 形成过程不同: 烯烃经过炔烃中间阶段而生碳; 经过芳烃中间阶段而结焦 。 氢含量不同:碳几乎不含氢,焦含有微量氢(0.1-0.3%)。 正构烷烃在各族烃中最利于乙烯、丙烯的生成. 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烯和丙烯. 环烷烃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 无烷基的芳烃基本上不易裂解为烯烃, 有烷基的芳烃,主要是烷基发生断碳键和脱氢反应,有结焦的倾向 链引发-- --自由基的产生过程 族组成 氢含量 特性因数 关联指数 族 组 成-PONA值 若原料烷烃(P)越高,芳烃(A)越少, 乙烯收率越大。 氢含量:烷烃环烷烃芳烃。含H↑,乙烯收率↑。 目前技术水平, 氢含量易控制在高于13%(质量). 工业上通常在不降低系统压力的条件下,在裂解气中添加稀释剂,以降低体系烃的分压,提高乙烯产率。 强吸热反应 高温 存在二次反应 短停留时间 低烃分压 反应产物是复杂的混合物 超选择性裂解炉(USC) 单排双面辐射多组变径炉管 出口与在线USX直接相连接 毫秒炉(USRT) 直径较小的单程直管 混合管裂解炉(LSCC) 单双排混合型变径炉管 烃类在裂解过程中,由于聚合、缩合等二次反应的发生,不可避免产生结焦和生炭现象。 C + O2 ? CO2 + Q 2C + O2 ? 2CO + Q C + H2O ? CO + H2+ Q CO + H2O ? CO2 + H2 - Q 控制停留时间(增大裂解气在急冷换热器中的线速度): 一般控制在0.04s以下 控制裂解气冷却温度不低于其露点 酸性气体脱除 脱水 脱炔 K大,不可逆反应,酸性气体含量能达标;NaOH不可再生;碱耗量较高。 (1)来源: ①稀释蒸汽; ②脱酸性气体过程中水洗残留 烃类裂解时生成的少量炔烃,如乙炔、丙炔、丙二烯 二、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主反应: C2H4+1/2O2?C2H4O - 103.4kJ/mol 平行副反应—影响选择性的主要竞争 C2H4+3O2?2CO2+2H2O(g) – 1324.6 kJ/mol 串联副反应: C2H4O + 5/2O2?2CO2+3H2O(g) – 1221.2kJ 强活性中心(如四个邻近的清洁银原子)吸附O2(活化能仅12.54kJ/mol)后,发生解离吸附,形成原子氧吸附态: O2 + 4Ag(邻近) → 2O2-(吸附) + 4Ag+(邻近) (原子吸附态) 在没有由四个相邻银原子时,吸附O2后,发生非解离吸附,形成分子氧吸附态:(活化能<33kJ/mol) O2 + Ag(非邻近) → AgO2-(吸附) (分子吸附态) 在没有由四个相邻银原子时,吸附O2后, O2 + Ag(非邻近) → AgO2-(吸附) (分子吸附态) 4、乙烯环氧化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空速 反应压力 原料气纯度和配比 一般在4000~8000h-1左右, X单程为15%,S为80%. 能减小混合气的爆炸限,增加体系的安全性。 比热容较高,有效的移出部分反应热,增加体系稳定性。 2、丙烯腈的生产方法 ⑴ 氰乙醇法:环氧乙烷与HCN CH2CH2O+HCN→CH2(OH)CH2(CN)→CH2CHCN+H2O ⑵ 乙炔法 CHCH+ HCN→CH2CHCN 催化剂为Cu2Cl2-KCl-NaCl-HCl(盐酸),温度80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