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希_消防指挥_200631140090_消防官兵战后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_2010届_姜连瑞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消防灭火战斗和应急救援任务的日趋繁重,对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官兵战后心理疏导,适应当前严峻的形势,更好地完成火灾的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灭火战斗或应急救援现场的情况,容易引起消防官兵战后的种种心理问题,易出现焦虑、抑郁、消极、情绪波动较大等行为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同时导致灭火战斗能力的下降。如在经历5.12地震救援后大多数消防官兵就出现了精神不振、失眠、消极等问题。因此及时了解部队消防官兵战后心理问题并实施科学的心理疏导,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进一步搞好新时期公安消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消防部队职能的不断拓宽,在参加完灭火战斗或应急救援后,消防官兵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其中基层消防官兵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消防部队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一方面做了研究。
1979年,心理疏导机构相继在中国成立。
2004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王登峰、侯玉波强调“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明确了心理疏导工作。
2008年马建青在5.12汶川地震后,在震后心理援助指南研究中对我国对震后心理救援工作进行了研究。
1974年,美国心理医生凯朴兰首创了“心理干预” 专科。
Blua(1981)采用人环境配合模式,以166位基层消防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职业心理应激和应激反应,结果发现消防人员的职业应激愈大,其工作不满意度也愈高。Frese(1985)[4]针对西德消防人员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主观知觉的工作压力愈大,其所受身心不适程度也愈大。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消防部队在心理学上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硬件设施上心理健康实验室等项目的投入相对不足,致使消防官兵在战后的心理研究、心理调查、评估和辅导很难开展,对消防官兵在灭火战斗和应急救援后所产生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寥寥无几。本文针对消防官兵在参加灭火战斗或应急救援后某天的心理状况、战后一个月内心理状况变化情况、产生这些心理状况的因素、对战后疏导方法的态度等进行分析,结合抽取个例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疏导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安消防部队所担负的任务日益繁重,消防官兵的心理状况对部队的灭火执勤、应急救援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针对消防官兵战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一行之有效的疏导方法,使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适应灭火战斗和应急救灾的复杂情况,不仅是时代提出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完善消防官兵素质结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消防部队所担负的神圣职责。
本文通过制作《消防官兵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进一步科学、准确地掌握目前消防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问题状况,找准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制定预防和减少消防部队官兵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心理健康工作并提出新方法、新手段,以及为以后人们对该方面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为了更加全面的调查统计出消防官兵战后心理出现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消防支队武昌中队、武昌大队、鄂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凤凰中队、葛店中队部分参加过重大灭火和应急救援的人员共150人作为测试对象,兵员基本资料分布见表2.1。由表2.1可知,测试年龄在18~30岁之间,其中上等兵49人,占32.7%;下士45人,占30%;中士36人,占24%;干部20人,占13.3%。
表2.1 兵员基本资料分布表
背景变量 人数 百分比 上等兵 49 32.70% 下 士 45 30.00% 中 士 36 24.00% 干 部 20 13.30% 总人数 150 100.00% 2.2研究工具
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委托各中队主官在休息时间对被试进行调查。问卷分为四部分,指导语分别为:“最近您参加灭火战斗或应急救援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您认为官兵战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您认为哪些心理疏导方法较行之有效。”
为了更好的探索各种心理疏导方法的作用和效果,除了运用调查问卷外,本研究选取了十五名有代表性的官兵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个例进行深入研究。
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所谓深度访谈,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semi-structured?depth?interview)?,?(?Hakim?,?1987;Arksey??Knight?,?1999?;Wengraf?,2001)[7]。“深度访谈”涉及的是一种研究者与被访者面对面情况下的我群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研究者需要悬置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立场,通过交谈,进入到被访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还需要随时保持反思性的观察,以便能够发现并追问问题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doc VIP
- 注册化工工程师专业案例分析.pdf VIP
- 5.1植被(教学课件)(共50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VIP
- 小学初中手抄报word可编辑模板 抗日小报.doc VIP
- Part1-2+Unit2+Community+Life课件-【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3).pptx VIP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物理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VIP
- 大学英语6级词汇.pdf VIP
- 2025年合肥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执法证考试题库(附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