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近代社会生活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历史近代社会生活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 通讯工具 交通:轮船、火车; 通讯:电报、电话 大众传媒 《申报》、商务印书馆 娱乐方式 照相、电影 社会习俗 剪辫、放足、易服、 改礼节、改称呼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入; 2.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 3.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 学习与探究 学习测评 1.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上海    B.北京     C.香港    D.广州 2.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   )。   A.《民报》  B.《苏报》    C.《申报》  D.《文汇报》 A C 学习测评 3.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广学会  C.上海格致书院   D.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 A 学习测评 4.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有什么意义?   答:表示反封建的决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展示个人的风采,体现了积极进步的意义。 检测 *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第六学习主题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 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娱乐方式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堂小结 第六学习主题 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 自学指导:阅读p130-135,思考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 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轿子(19世纪) 马车 旧式帆船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轮船招商局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 1908年上海法租界通行的有轨电车 1910年广州至九龙铁路建成后的第一班火车 行驶在东北公路上的汽车(20世纪30年代)   新式交通工具具有方便与快捷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新式通讯工具的出现 飞马驿站 烽火 飞鸽传书 1931年何香凝、柳亚子致国民党中央 要求释放青年学生电报手稿 晚清·电话机 (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中国使用电话始于清朝末年,当时只限于官方使用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通讯事业,在民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清朝末年有了邮政事业(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 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中外新报》报纸原样复印件   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由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创办。它既是侵略我国的工具,又是西学的传播者。   1858年香港出版《中外新报》,是中国人自己办的近代第一份报纸。   1872年上海《申报》创办 夏瑞芳 1871~1914 江苏青浦人 鲍咸恩 鲍咸昌 1861~1910 1864~1929 浙江鄞县人 商务印刷馆旧貌 1897年创办于上海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起步于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时期。 娱乐方式的变化 爱新觉罗·奕譞[xuān] 1840~1891 字朴庵 醇亲王 道光帝第七子 光绪帝父亲 慈禧 1835.11.29~1908.11.15 姓叶赫那拉 满洲正黄旗人 同治、光绪时垂帘听政 拉洋片   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1人。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 上海虹口大戏院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北京天桥电影院 照相技术和电影技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传到中国。 ←《定军山》剧照1905·北京丰泰照相馆 我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京剧舞台片 《歌女红牡丹》剧照1931 第一部有声电影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 旧上海摩登女郎 ←《渔光曲》剧照 我国第一部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 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人们在街上剪辫子 剪 发 辫 “三寸金莲” 禁 缠 足 “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缠足妇女穿的小鞋 中山装 易  服  饰 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 20世纪初穿西装戴领结的青年 20世纪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