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折叠机械臂优劣分析与优化方案剖析.docx

菱形折叠机械臂优劣分析与优化方案剖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菱形折叠机械臂优劣分析与优化方案剖析

First Technology challenge(FTC) Ring it up 菱形折叠机械臂优劣分析及优化方案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段泽明一、问题背景Ring it up(把它举起来!)是2012-2013年第一科技挑战赛的命题,在这个比赛中,学生组建自己的团队,搭建自己的机器人,完成比赛中颇具挑战性的任务。而这一年更是设立了将目标物抬升约2至3倍自身高度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参赛队伍设计了不同的机械臂完成任务,有简单的手臂式、厚重的滑轨式,但采用最多的还是菱形折叠机械臂。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效?于是我展开了研究。研究之前首先对比赛内容有所了解。比赛规则简介:1、机器人尺寸不得大于长45.7cm×宽45.7cm×高45.7cm的立方体 2、比赛过程中,从场地四周取圆环(不得多于2个),然后将其悬挂于场地中央的架子上,挂于第三层(最高)得15分、二层10分、一层5分(最低)、地板1分。 3、对问题研究有意义的圆环有两种:①普通圆环——红色18个,蓝色18个,被放置在圆环分配器上。其重量大约是0.88盎司(25克)。②加重圆环——外形与普通圆环一样,有6个红色和6个蓝色的加重圆环其重量大约是2.64盎司(75克)。4、一层高度15×2.54cm=38.1cm,二层高度27×2.54cm=68.58cm,三层高度39×2.54cm=99.06cm二、问题分析首先是这种机械臂的几何构型,右图为该种机械臂示意图。由于折叠的需要,机械臂在设计时保证菱形的一边垂直水平面。定义:菱形边长为l,每l长度的材料质量为m,提升过程中最下部杆与水平面夹角为θ,级数(菱形个数)n(n∈N*)。参数范围:由于材料宽度等原因(-70°≤θ≤60°)、底盘具有一定厚度,且有其他方面限制,L≤30cm以上参数足以详细描述机械臂的各项性能提出问题:①利用几何关系推导参数关于高度的参数方程,②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受力关于另外两个参数的方程,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结构强度要求最小的方案。并通过实验模拟验证猜想。③分析在①假设下的空间需求。三、模型的建立、计算与分析(考虑到实际意义,计算结果保留了2位小数)一、首先是对于假设下的,级数n长度l与最大高度的关系。对每个菱形,其对高度的贡献与l和θ有关。且θ=π/3取最大值,因此易得h’=l+lsinπ/3由于对于每一级上式均成立,因此对于给定的n0 有H=l*n0+l*n0*sinπ/3因此n、l关于最大高度H的参数方程为H=l*n0+l*n0*sinπ/3=l*n0(1+(?3)/2)①同时,易得水平宽度d=nlcosθ材料总长度(3n+1)l②根据需求H≈100cm,由②,l=(H/n)/(1+(?3)/2)③n=1时,l=53.59cm,l总=4l,l>30cm超长n=2时,l=26.79cm l总=7l……因此,若使机械臂耗材最少,则:定义:¥为耗材总长度,且使¥最小,由①、③可得¥=(3n+1)(100/n)/(1+(?3)/2)④但由于连接过程中会有材料损耗,若考虑损耗则l’=l+l0(l0与宽度有关l0=d/2;d为定值)因此,更具实际意义的¥=(3n+1)【(100/n)/(1+(?3)/2)+2.54】展开后得¥=300/(1+(?3)/2) +(100/n)/(1+(?3)/2)+ 7.62n+2.54 ⑤设¥是关于n的连续函数,则可依据均值不等式:Y≥300/(1+(?3)/2) +2.54+2≥203.73cm当且仅当7.62n=(100/n)/(1+(?3)/2)时等号成立而此时n=2.65不符合实际则n=2时¥(2)=205.34cm n=3时¥(3)=204.03cm就节省材料而言,最节省材料的方案是取n=3考虑¥(2)≈¥(3),因此,节省材料方面的方案可以取n=2或n=3.二、受力分析以下内容会用到物理学知识1、共点力的平衡;2力矩平衡。由于n取更多时与前面的类似,以下内容就以n=2时为例,进行分析。已知:菱形边长为l,每l长度的材料质量为m,提升过程中最下部杆与水平面夹角为θ,级数(菱形个数)n=2设Ω1为供给A点的力矩,Ω2为供给B点的力矩,K1(矢量)为A点受链接处的支持力,K2(矢量)为B点受链接处的支持力,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对每根杆逐个分析,若以B点为主动轮,则有:Ω1=0Ω2=8mgLcosθK1=-3/2 mgK2=17/2 mg同样的,若以A点为主动轮,得出:Ω1=8mgLcosθΩ2=0K1=13/2 mgK2=1/2 mg观察发现Ω1+Ω2=8mgLcosθ,K1+ K2=7mg,因此猜想上式成立,于是:对以A、B同时为主动轮进行受力分析。分析过程中有可以得到以下方程:Ω1=5mgLcosθ+NLcos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