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0505品生品社培训讲解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说明与实施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赵亚夫 2012.5.8 北京 一、“品生”“品社”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从“实验稿”的特点看:目标高、速度快、挑战性强 从课程的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新型综合课程 从品德教育要达到的目标看: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从实验推进经验看:调整和完善 二、“品生”“品社”课程标准修订原则 强调公民素质的时代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尊重儿童地位和经验 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赵亚夫:《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4期。 三、“品生”“品社”课程标准修订的基 本立场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坚教授总结说: 一以贯之地凸显“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与时俱进地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 一以贯之地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地将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下列特征和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融入到各科标准中。 一以贯之地倡导新的知识观,精选课程内容,关注生活经验,注重过程体验,强调主动探究,与时俱进地从课程标准层面遏制学生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 一以贯之地强调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一以贯之地坚持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时俱进地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化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 一以贯之地强化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对话协商的课程文化,与时俱进地进一步推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文化。 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 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 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 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 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 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 四、“品生”“品社”课程标准文本解读 主要方面: 新、旧课标变化在何处? 基本思考是怎样的?如何把握实施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标准修订组编写:《课程标准》 (北师大出版社) 标准修订组编:《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高教社) 标准修订组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高教社) 张貌聪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生活》(北师大出版社) 赵亚夫著:《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北师大出版社) 1、修改标准的相关政策依据 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而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写进大会报告;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 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 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在方法上我们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不仅在知识本身。 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 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晋江市试题及答案A2车型仿真试题讲解.doc
- [QC成果]幕墙工程转接件施工质量控制解读.ppt
- [中学联盟]福建省福鼎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柳永蝶恋花解读.ppt
- [中学联盟]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6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强化扣题意识致胜考场作文(共54张PPT)解读.ppt
- [中学联盟]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6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亲情作文指导(共44张PPT)解读.ppt
- [习题]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附答案)解读.doc
- [习题]现代汉语练习题之语音(附答案)解读.doc
- 2011德化县科目一A2车型仿真试题讲解.doc
- [中学联盟]广东省揭阳市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中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共23张PPT)解读.ppt
- [上海]高层住宅楼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管理汇报(多图)解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