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送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迎新送舊

100學年度學校本位課程-家政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日期 12月9日 教學時間 4節課(共160分鐘) 設計者 吳逸民 主題 迎新送舊-包水餃 適用年級 4年級 教學方式 以影片、分組討論、講述法、實作等進行教學活動 學習目標 1.能操作電腦收集資料 2.能學會包水餃的方法 3.能判別水餃煮熟的時機 4.能體會分工合作的樂趣 5.懂得感謝到場協助的家長、老師 能力指標 健康與體育1 指出食物多樣化的重要性且能夠吃足量的主食。1 瞭解我國的進食方式、主食、進餐禮儀、節慶習俗、禁忌等飲食文化。綜合活動通知單的製作與分發購買包餃子的材料Utube 網站: http://www.youtube. com/ 小組工作分配單 實際操作 學習單 迎新送舊-包水餃 4 年 班 姓名:   小朋友動手包過水餃,享用過美味的水餃後,請你回答下面的問題: 1. 水餃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 2.這次包水餃的活動有用到那些材料?     。 3. 請畫出水餃的樣子。 4.在阿基師的水餃教學影片中,你學到了煮(包)水餃的技巧有哪些?                   。 5.什麼口味的水餃較吸引你?為什麼?                   。 6.恭喜你學會包水餃了,說說看這次的活動,你還學到了什麼事?                   。 水餃的由來~走在大街小巷裡,隨處可見各種形形色色的餃子館座落其間, 水餃也已儼然成為國人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美食之一。 說起水餃的起源,早在距今約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時代, 就有被稱為「餛飩」的水餃,由於「餛飩」造型特殊且味鮮料美,因此迅速地風靡全國。 後來餛飩改變了外貌,便由餃子延續這種奇特的月型模樣而流傳迄今。 及至宋、元之際,水餃又名為「角子」或「角兒」, 主要在江南的汴京、臨安等地的市場中販售,以水晶餃及燕餃等形式出現。 明朝以降,因北方人讀角作「矯」,所以又稱「餃」,並將其納入春節時令產品, 其中以椿樹餃子最受喜愛。 到了清代以後則改名為諺語。 在當時著名的食譜《調鼎集》裡,亦記載了幾種餃子的作法。 明朝以後,因為餃子外型近似元寶,有招財進寶的意味, 故在逢年過節或是新春之際,總會在餐桌上端出盤熱騰騰的水餃來沾沾喜氣。 此外,除夕夜亥時一過後的子時,即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因此亦利用子時(即交子,為餃子的諧音),來象徵萬象更新的意思。 水餃由來的傳說有三: 一、醫聖篇: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灾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 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采眾長,成爲中醫學的奠基人。 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麽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 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爲官時,常爲百姓除疾醫病。 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 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 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决心救治他們。 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 但他心裏總挂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 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 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 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 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 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 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 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在初一早上吃。 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 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