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的炮制与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胶的炮制与研究

阿胶的炮制与研究 08临床中药学(1)班 李伟国 0806509115 一、摘要 阿胶(Colla corii Asini)是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胶块【l】,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并有“补血圣药”之称。阿胶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现代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对有关阿胶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原理、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 二、关键词 阿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三、正文 l历史沿革 1.1名称及来源 阿胶是从最初用兽皮煎煮熬制成的胶发展演变而来,“胶”在发明之初主要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药用。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据考,《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马等多种皮制成的,发源于古东阿县城(即今阳谷县阿城镇)一带,故名阿胶。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发明年代约在战国至秦之间翻。 1.2阿胶用皮的演变 据张振平研究【3】41,先秦有胶多种如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等。但没有驴皮胶。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唐宋时期驴皮、牛皮二皮通用,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明代李时珍啡嘲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可见当时牛皮胶、驴皮胶都作阿胶药用。清代至今关于阿胶的文献载大多是: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牛皮制成的称黄明胶。 1.3阿胶的性味归经与主治 阿胶味甘、性平,人肺、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安胎的作用。阿胶的主治,据《本经》记载:。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李时珍呼枞伤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十分详细的记载:“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萎唾脓血,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2炮制方法、原理 历代文献之中, 计有30 种之多, 其中汉代1 种, 南北朝时期1 种, 唐代4 种, 宋代11 种, 元代3 种, 明代和清代各5 种。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中已有了阿胶炙用的记述; 南北朝时期, 雷学文创用了猪脂炙法; 唐代除炙法外, 另有熬、蛤粉炒、炒成米子, 炙捣末等方法; 宋代新增了锉碎、微炒、炒黄、炒焦、糯米炒、面炒、蚌粉炒、水浸蒸、洗、切等诸多方法;元代出现了炮、草灰炒和生用之法; 明代增添了酥炒、拌粉炒、猪脂浸蛤粉炒、米醋熬、酒炖化等较为新颖的方法; 清代在沿用前代部分炮制方法的基础上, 发明了酒蜜同制、醋炖化、土炒、童便炒、蒲黄炒等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年版、1985 年版、1990 年版、1995 年版、2000 年版均在阿胶项下记载了生品捣成碎块和哈粉炒胶珠两种炮制方法, 为统一阿胶炮制标准, 提高阿胶炮制质量, 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炮制方法 长期以来, 有关学者和第一线的中药工作者, 在不违背中国药典根本宗旨的前提下, 对炮制阿胶珠所用辅料和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大大丰富了阿胶炮制的内容。 2. 1 中国药典载: 取阿胶, 烘软, 切成丁。将蛤粉置锅内, 用武火炒热后, 加入阿胶丁, 不断翻动, 烫至成珠, 内无溏心, 取出, 筛去蛤粉, 放凉。 2. 2 将阿胶用湿布外敷, 放火炕上加热, 待稍软后用刀切成0. 7cm 3 方块, 置方盘中或铁丝网上铺匀, 放入干燥箱中。接通电源, 温度达到120°C 时切断电源, 10m in 后取出。 2. 3 将阿胶烘软或喷水润软, 切成小方块,放入不锈钢方盘或搪瓷方盘内摊平, 置电热恒温 干燥箱中。启动电源, 120°C 烘20m in, 取出, 放凉。 2. 4 将阿胶烘烤至软, 切成0. 5cm 3 小方丁。取蛤粉置铁锅中加热, 并反复翻动, 用温程为0~400°C 的温度计插入蛤粉中测试, 当蛤粉温度达到180°C 时放入阿胶丁。待阿胶丁鼓起成球形, 内无硬心, 表面呈灰白色至淡黄色时迅速出锅, 筛去蛤粉, 放凉。 2. 5 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烤软, 切成0. 6cm 3的小方块。取蛤粉适量置锅内, 先用武火加热至显灵活状态时用中火继续加热。将约一指见方的40g 白色有光纸块投入蛤粉内,

文档评论(0)

34shart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