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肺结核病的化学治疗[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结核病的化学治疗[精选]

肺结核病的化学治疗 化学疗法的概念 采用抗结核药物(仅指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对机体内结核杆菌起杀菌、灭菌或抑菌作用,达到治愈结核病的目的。 化学疗法的目的 1、个体:采用抗结核的化疗,治愈肺结核病人,使其恢复身体健康。 2、群体:采用抗结核的化疗,治愈肺结核病人,使其失去传染性,从而减少或消除结核菌的传播,减少感染,减少发病,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因此结核病的化学疗法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核心,是防治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 化疗的流行病学效果对比 结核病治疗简史 1882年郭霍发现结核菌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疗养时期:1882---1930年近半个世纪。治疗一般以休息、空气、阳光和 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要手段,所用药物都是对症治疗。疗效约25%,复发率与死亡率很高,中度与重度肺结核病人在10年内死亡者达70-80%。 2、疗养加萎陷疗法时期:1930---1950年的20年间,除疗养外,加用人工气胸、气腹及外科萎陷手术(膈神经压榨,胸廓改形,胸腔异物填塞等)物理性的压缩肺组织,促使病灶愈合。疗效提高到40%左右,但仍无法清除结核菌,复发率、死亡率仍很高。 3、化疗时期:1950年以后,随着抗结核药物相继问世,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进入到化疗时期。化疗不仅使结核病初治治愈率达90%以上,甚至达100%,而且复发率亦降到3%以下。而长期的卧床休息和外科治疗都失去了重要意义。合理化疗2-3周后就可解除传染性的威胁。 化疗的生物学机制 (一)细菌学因素 1、结核菌数量:在不同病变类型中,细菌数量不一。一般干酪性病变菌量多,渗出性病变菌量少;开放性病变菌量多,闭塞性病变菌量少;肺内病变菌量多,骨、关节、肝、肾等肺外结核病变菌量较小。肺中一个中等大小(约2CM直径)空洞含菌量约为108,同样大小无空洞、不与支气管相通的结节性病灶中可少至102 个。因为闭塞性病变氧分压低,PH属酸性,结核菌繁殖受抑制。 2、结核菌代谢状态:新陈代谢活跃,繁殖旺盛,生活力充沛的结核菌,药物最容易杀灭;代谢处于静止或半休眠状态的结核菌,抗结核药物几乎不起作用或杀菌作用相应减弱、减低。根据结核菌的代谢状态不同,分为四种菌群。 (二)药理学因素 1、药物浓度: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取决于它在血清中的浓度。一般认为,平均血清浓度与该药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越高,药物有效的机会越大。在常规用量下,药物浓度达试管内最低抑菌浓度10倍以上时才有杀菌作用,否则仅为抑菌浓度。 给药3小时,抗结核药物在血液、吞噬细胞内浓度为MIC比值: 药物 剂量 平均学药与MIC比值 细胞内浓度与MIC比值 慢乙酰化 100 90 全杀菌药 INH 450mg 50 快乙酰化 50 RFP 600 75 60 半杀菌药 SM 1000 30 3 KM 1000 30 15 PZA 2000 5 5 1314 500 5 5 EMB 1200 3 3 抑菌药 CS 500 4 4.5 VM 1000 5 0 CPM 1000 5 0 PAS 8—12g 3 0 2、药物渗透力:药物能否深入各种组织膜(或生物膜)与渗透力的大小不同,均影响药物的效力。INH、RFP、PZA的渗透力大,能渗入各种膜,故对细胞内外菌都有杀菌作用。SM不能渗入细胞内,对细胞内结核菌无杀菌作用。 (三)机体方面因素 1、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状 态:多种抗结核药物在体内都要通过乙酰化作用(或不活化作用)失去活性,突出的是异烟肼。乙酰化速度分为快型、中间型和慢型。速度快慢可影响间歇给药的疗 效,亦可影响耐药性的产生和周围神经炎的发生。间歇每周一次给药时,快型疗效显著低于慢型。快型较易产生耐药性,慢型易发生末梢神经炎。 2、机体免疫状态:机体免疫状态与结核病的发病、病变的发展及化疗效果都有很大关系。 化疗前结核病的死亡率高,但不是100%的死亡。健康人感染结核杆菌只有一部分人发病,一部分人终生不发病。重症结核病人用免疫增强剂加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都比单用化疗好。伴有细胞免疫缺陷症的结核病人,即使用最强的化疗方案也未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四)耐药性产生的机理 不合理化疗方案(单一用药) 中断停药或不规律用药 1、开始杀菌中杀菌作用速度的差异 2、特殊菌群灭菌期间的单一化疗 3、菌群再生长期间的亚抑菌浓度 4、由于细菌延缓生长期差异使菌群再生长 期提早发生 (五)化疗的生物学机理对实际结防工作的意义 以痰菌作为制定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痰涂片阳性病人就意味着病变中含有大量的结核菌群。其治疗方案与痰涂片阴性病人有较大的差别。病人X线病变性质、范围与痰菌来比,居于次要地位。·化疗的作用在于直接杀菌和灭菌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