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之句子含意的考查[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述类文本之句子含意的考查[精选]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说明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思路考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 其次,分析人们的“捧”的动机。 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挖”,照应开头。 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江苏卷近年来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 16.(6分)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 信息与观点概括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 答: 后果:(1)助长贪念,人们反受其害; ( 2)腐蚀人心,使之蜕化变质; (3)恶性循环,造成毁灭性后果。 解析: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考查对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的概括能力,通过表面现象认清本质,能够理性分析段落的大意,答案就会迎刃而解。 ⒗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6分) 答: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 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解析:人们的态度分散在在文中第一节与第五节中,要予以筛选、集中并整合;作者的态度在第五节有明朗的直接表述,但除此而外,第二节到第四节的论述则是另一层重要的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明朗有的含蓄,应在明确文章层次的基础上综合作答。 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 【答案】①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②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文中作者 着力分析的李逵身上的矛盾是什么? 答案:嫉恶如仇,但不讲是非曲直;看不惯以强凌弱,但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 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 分) 参考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割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了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论证方法的考查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 ⑴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 ⑵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 18.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③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理解有关句子含意的题型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首先要明确筛选区间, 2.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有对概念的解释, 3.接着,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本质特征的词句, 4.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首先要从本句入手,理清句子的语意层; 2.琢磨句子中各语意层里有哪些关键词; 3.再次,要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区间,结合语境,从关键词入手,透视其深层意义。 (一些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4.最后,整合组织,分点作答。 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17.答:(1)“挖”是自求多福之道。(2)“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3)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