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精选].doc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精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1、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法导入,熟悉学生,又同为咸阳人,引入秦始皇及皇帝制度,进而导入本课题。 教学 (一)法令出一 1.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 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 (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2)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3)秦朝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史料链接: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 (二)君权与相权 1.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 2.皇权对相权削弱的历程 朝代 相权变化 启示 秦朝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政,权力很大。 说明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知道废除,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汉朝 初继承秦制,但两汉初丞相权力比秦朝丞相权力大。汉初任用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集决策、司法和行政于一身,这样导致丞相与帝王之间在处理国家政事上常发生矛盾。(刘邦和萧何)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提拔“布衣”为相;设置“中朝”与“外朝”对抗。 唐朝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将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 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权力,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废丞相的史实) 史料链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行省制度的设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1、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 时代 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 郡、县二级制 唐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宋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元 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 行省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瑚,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今台湾)。 (四)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古代监察体制 (1)监察机构的设置,在秦代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在中央和地方(郡),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创刺史制度,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2.古代监察体制的局限 (五)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 历史时期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先秦时期 世官制 血统、出身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察举制 德行、才能 隋唐至明清时期 科举制 考试成绩 2.察举制的演变和实质 (1)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6年之后,再次下诏策试贤良,并且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人数。 (2)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员,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3)察举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3、科举制及其实质 (1)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2)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