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预应力钢束张拉及压浆施工质量控制.docVIP

超长预应力钢束张拉及压浆施工质量控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长预应力钢束张拉及压浆施工质量控制.doc

超长预应力钢束张拉及压浆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碛塄黄河大桥为本项目与山西省忻州至保德高速公路衔接的控制性重要工程。碛塄黄河大桥主桥桥型为连续刚构,第二联主桥上部结构箱梁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法施工,介绍其超长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供同类型桥梁施工参考。   关键词:超长预应力 张拉 压浆 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第二联主桥上部结构采用(61+4×110+61)m六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体系。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全桥共有4个T构,为三向预应力设计。箱梁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法施工,各单T箱梁除0、1号块外为13对梁段。箱梁底板、腹板、顶板设有纵向预应力束,最长钢束约为110m。箱梁腹板上设有竖向预应力筋,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箱梁顶板上设有横向预应力钢束,规格为3Φj15.24。压浆施工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2 工程特点   2.1 该桥上部结构14号块纵向预应力束T14规格为22Φj15.24,为最长,预应力束长达110m。需解决纵向超长预应力钢束的穿束、张拉、压浆质量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2.2 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和传统的压浆工艺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长束方面更为突出,但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必须加强施工控制。   2.3 该桥预应力束布置复杂。预应力施工质量将决定工程的总体质量,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至关重要。   3 超长预应力钢束张拉质量控制   3.1 方案   T14采取整束通长一次穿束,二次张拉、一次整体锚固、一次压浆的方法进行施工,此种方法同普通短束预应力钢束施工工艺一样,两端对称张拉、整体锚固,一次压浆,其工艺简单,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少,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较好。   3.2 超长预应力钢束的穿束   3.2.1 穿束牵引力计算   T14一束22Φj15.24钢束重4818.7Kg,钢束与混凝土桥面摩阻系数取0.17,摩阻力为0.9KN,考虑管道不顺直等因素,增加摩阻力系数1.2,穿束摩阻力即为1.08KN,因此牵引设备采用现场已有的2.5t卷扬机,进行人工辅助穿束。   3.2.2 钢束下料   下料长度考虑千斤顶的工作长度,总下料长度为109.42m。下料时注意对钢束保护,以免钢束受伤报废。   3.2.3 穿束方案   T14采用卷扬机辅助人工穿束。即在第一个合龙段穿束方向一侧安放卷扬机,用一根钢绞线从穿束端孔道人工穿入,直至第一个合龙段端口,将卷扬机钢丝绳固定在钢绞线上,再将钢绞线抽回,边抽边放卷扬机钢丝绳,直至绳头从边跨直线段管道口引出。将待穿钢束端头用穿束靴帽固定牢固,帽顶与卷扬机钢丝绳连接好,然后启动卷扬机,慢慢将钢束拉入孔道,直至钢束从第一个中跨合龙段端口拉出,停止卷扬机,完成穿束。   3.3 超长预应力钢束的张拉   3.3.1 钢束伸长量计算方法。   ①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②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0.17)。   取最长的预应力束长110m具有代表性,即为第14号块T14。查有关数据L=10750cm,Ap=140mm2,Ep=1.95x10^5MPa,钢束张拉控制应力为P=0.75Fpk   =1395Mpa,X=10761.8cm,θ=4x5.6074x3.14/180=0.391rad,代入公式Pp=1395x140x(1-e^-(0.0015x   107.618+0.17x0.391))/(0.0015x107.618+0.17x0.391)=174649.68N,伸   长量ΔL=(174637.26X107500)/(140x1.95x10^5)=68.8cm。   3.3.2 第14号块纵向T14预应力张拉。   ①待梁段的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90%后可张拉预应力筋。②施加预应力必须采用张拉吨位和钢束引申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当预应力钢束张拉吨位达到设计吨位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③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不多于1根,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