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hke囊肿的特点与治疗现状.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athke囊肿的特点与治疗现状.doc

Rathke囊肿的特点与治疗现状   Rathke囊肿是一种良性囊性病变,起源于Rathke囊残余组织,常位于鞍内,也可以向鞍上生长。大多数无临床表现,仅有6%~10%患者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损害、内分泌紊乱等临床表现,称之为症状性Rathke囊肿。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的不断进步,该病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本文就Rathke囊肿的特点与治疗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1发病机制及病理学特点   胚胎发育第4 w时,原始口腔向上凸起,形成Rathke囊袋。妊娠第7 w时,除颅内部分外,其他部分退化消失,残余囊腔前壁发育成垂体前叶和结节部,后壁发育为中间部[1]。两者之间残留的Rathke囊袋在胚胎12 w时未正常消失,并逐渐扩大,直径超过10 mm时即称为Rathke囊肿。但也有学者认为Rathke囊肿来源于发生间变的垂体前叶细胞、神经上皮或内胚叶[2]。Rathke囊肿壁大多为单层柱状上皮或单纯纤毛立方上皮组成,但少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组成,与颅咽管瘤病理相似[3]。囊液为无色清亮液体,也可以为含有胆固醇结晶的棕色或白色胶冻样液体。   2流行病学特点   Rathke囊肿是鞍区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仅次于垂体腺瘤。尸检报告13%~33%的正常垂体可发现Rathke囊肿[4]。Famini,P[5]等人回顾性分析2598例行鞍区MRI检查患者中,非腺瘤性病变占总体的18%,其中Rathke囊肿最多,占19%。各年龄组均可发病,40~60岁为高峰[6-8],在儿童中少有报道[9]。Teramoto,A[10]等报道44例儿童尸检中,未发现2 mm的Rathke囊肿。Takanashi, J[9]等报道341例15岁的患者,仅发现4例存在垂体囊性病变。男女均可发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文献报道男女比例为1∶3[8,11,12]。Jahangiri, A[13]等报道女性患者高达78%,主要原因可能为月经紊乱、泌乳等临床表现可以促使女性患者及早就诊。有学者认为,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囊肿卒中,也是女性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14]。根据文献报道,Rathke囊肿无种族区别[15]。   3临床表现及内分泌检查特点   较小的Rathke囊肿一般无临床表现,常为偶然发现。当囊肿长大压迫邻近组织结构时,可以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垂体功能紊乱等,偶可出现囊肿内出血,临床表现类似于垂体瘤卒中[6,14,16]。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宗文献报道发生率33%~81%[14,16-17],主要为前额部或眼眶后间歇性胀痛,也可以累及枕部、颞部,或全脑。头痛机制尚不清楚[6],可能与囊肿体积增大压迫鞍底硬膜,刺激痛觉神经引起。Nishioka H[11],Zada G[18]等学者认为囊肿内容物长期刺激囊壁形成慢性炎症也与头痛有关。当囊肿向鞍上生长,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可导致视力、视野受损。Wait, S D[19]、 Aho C J等[20]报道视力视野受损约占症状性Rathke囊肿的19%~35%。囊肿长期慢性压迫正常垂体、垂体柄和囊壁慢性炎症损害垂体,可导致垂体功能异常。Trifanescu R等[16]报道33例症状性Rathke囊肿,促性腺激素、ACTH、TSH下降分别占60%、36%、36%,高泌乳素血症占31%。此外,由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导致尿崩也有报道,发生率约0~19%[16,20]。Rathke囊肿卒中比较少见[6,14],难以与垂体瘤卒中鉴别,两者均可以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动眼神经麻痹、垂体功能损害。头痛可以持续数小时至数月,大多为1~2 w[14]。其他临床表现如蝶窦炎、晕厥、癫痫、共济失调、情绪障碍、性早熟、囊肿破裂导致无菌性脑膜炎等也有报道,但极少见[8,21]。   4影像学特点   Rathke囊肿在头颅X片上常无特异性表现。CT和MRI检查为首选检查,常为边界清楚的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肿物,位于鞍内或鞍上,直径5~50 mm,通常为10~20 mm[18,21]。典型Rathke囊肿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正常垂体可能因囊肿推挤而移位至囊肿的边缘或下方[21-22]。CT上通常为低、等或稍高密度包块[11],可以环形增强。MRI上信号高低因囊内容物含量及成分不同而不同。T1像可表现为低-等-高信号,T2像多为高信号,信号多较均 匀[23]。Zhong,W[24]等报道45例症状性Rathke囊肿,其中T2像高信号占71%,若为囊肿卒中,MRI上可表现为混杂信号。文献报道17%~77%患者囊内可发现小结节,病理基础为黏蛋白或细胞碎屑的堆积,生化成分主要为蛋白质与胆固醇,T1像为高信号,T2像为低信 号[25],也有文献报道为等信号[24]。有学者认为该结节可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