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诗人”刘延陵与《水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诗人”刘延陵与《水手》.doc

“五四诗人”刘延陵与《水手》   五千年前,这里是一片茫茫大海,长江入海口还在镇、扬之间。到西汉前期,这里才形成一片江海冲积的沙滩,地属海陵县界。人们择水而居,傍水生息,久之便成村落集镇。   小城泰兴“襟江带海”,城中核心地段有一条窄窄的街道。这条商业街,虽说没有《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那么繁华,但格局也相当的紧凑,有书店、笔墨店、酱园店、茶漆店、药房、钟表店、杂货店、帽店、鞋店、饭馆、旅馆等。房屋大都为五架梁、七架梁瓦房,前店后堂。人们往来穿梭,忙碌而有序。城中心的谯楼相传为尉迟恭所建。因谯楼上置大鼓,有士兵值守,定时敲鼓以告示时辰,故此街名唤“鼓楼街”。   另一条更窄的街,与鼓楼街十字交叉,北侧有一眼特殊的井,被称为“三井头”。它是一口大井,一个井身,井盖有三眼井口,呈“品”字形,便于多人取水。如同一个平底钢精锅,锅盖有三个眼,锅中盛水。井旁立碑,碑首刻有“古三井”三字。据原碑铭记载,三井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地主生员张明球捐地凿井。   水井,就像大地的“肚脐眼”。三井头的井水常年不竭,一年四季,无论取水多寡,水面始终保持在离井口一人高度。井水清澈,冬暖夏凉。乡邻吃水用水,都取自于它。每天取水的身影络绎不绝。青石板砌的井沿平平整整,湿漉漉的。时至今日,近百年过去,三井头又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洗礼,居民们仍然在这里淘米、洗菜、洗衣服。   1894年2月,三井头旁的一个普通小院中,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这里度过。鼓楼街和三井头的情形,是他孩童时期最为熟悉的家门口的风景。他27岁时,写了一首诗歌,题为《水手》。该诗歌为后人奉为经典。可以说,是这座井,撩动了游子的乡情幽思,近80字的诗歌,用一个定格的特写画面,抒写了漂泊者的羁旅乡愁。   他叫刘延陵。20世纪初,他刚开始记事那会儿,从早上一睁开眼,就是母亲忙碌的影子。母亲已年届中年,但依然端庄、美丽。那双大大的眼睛,总闪烁着年轻的光。夏天的夜晚,母亲照顾他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在石榴树下用长凳架门板,搭个乘凉的床,让他在那儿数星星。   那棵石榴树,初夏时开艳丽的花,黄色的花瓣,红色的花心,如同火焰在跳跃燃烧。那可爱的红,绵延在漫漫岁月里,是永远不变的底色。到秋天,石榴的果实成熟,孩子们就有石榴吃。剥去外皮,露出红宝石般的石榴籽,食之,那种味道令人终身难忘。   母亲在井边洗衣服。一个很大的木盆,斟上明净的井水,斜进去一块搓衣板。洗衣、晾衣,母亲忙碌的身影总是那么优美。三井头旁多是妇女围着井栏洗衣,她们还一边拉拉家常。他小时候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都是母亲一针针缝出来的,过年过节,都要保证有新衣,只不过有时是旧衣的改造。   他的母亲念过四书五经,在那个年代算是知识女性。他的文学修养多来自母亲,从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在饥渴地读书。那时东大街有一家书店,店里的小说母亲读完再去借,基本全部读完。母亲是他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者。   他的父亲承接爷爷的衣钵,仍旧经商,经常在外面奔波。童年时,父亲的印象其实极浅,一直是不苟言笑的样子。他几乎不认得父亲,当父亲从外面回来时,也无法从一堆孩童里把他辨识出来。   自三井头向东行,约50米远,设有县衙和孔庙。这座孔庙初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四面环水,是中国唯一的“水上孔庙”。泰兴的内城河形态如龙蛇之状,而孔庙位于城内水系的核心位置,即龙首位置。经过孔庙熏陶过的水流向全城,城内的水处处充溢着文气。那儿有座书院,名为“襟江书院”。刘延陵最初就在那儿读书。他沿着东大街行走,可以见到街南的奎文阁、鲲化池、牌坊等,路北树立的下马碑,上刻“行人至此,武宫下马,文官下轿”。   1911年辛亥革命,这一年刘延陵考取张謇创办的南通师范学校。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刘延陵的学业成绩一向优异,考试总拿第一。他毕业考入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那几年他的生活费用都是由南通师范的奖学金供给。从复旦毕业后,刘延陵先后在南通师范、如皋师范执教。   1921年,刘延陵来到上海,与朱自清、叶圣陶一起任教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饱读诗书的青年,满腔热血,一心激扬文字,抒发情怀。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也值得做,他要做一名新诗的拓荒者。他第一个将法国象征派的新诗及其理论引进国内,他与朱自清、叶圣陶共同主编《诗》月刊,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新诗刊物。现代文学研究家徐重庆记录:“此刊当年影响之大,就连‘小皇帝’溥仪亦一册执手。”   刘延陵时常将自己比做水手。水手那种单调而长久的航行,正是人生的绝妙好喻。苍穹浩瀚,皎月高悬,一叶孤舟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水手时常在想,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不能长年侍奉自己的父亲母亲,未尝不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可是,人总要拥有自己的梦想!年轻的水手,“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