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董成明的四个外号.doc
董成明的四个外号
董成明是贵阳龙洞堡机场(以下简称“贵阳机场”)航站楼的一名维修员。
18年的时间里,他从一根电线、一截水管的维修工作做起,凭着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断超越自我,取得诸多成绩,被同事戏称为“机器人”、“活地图”、“多面手”、“发明家”。
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机器人”是董成明最得意的一个外号。
2010年,贵阳机场二期转场工作开启,从旧的T1航站楼运行转到新的T2航站楼运行,工期紧、任务重。
作为航管部二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董成明一头扎在转场工作中。白天,他必须在现场和施工方对接标识标牌、柜台点位的设置,勘察施工现场。此外,他还要对7000平方米的用房资源面积进行测量,并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测量数据。
“当时太忙,很多事情必须是对航站楼十分了解的人才拿得下来。交给别人我又不放心,只能自己办。”董成明说:“时间太紧,双休日也不敢休息,都是在航站楼里待着。”
等到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软的身子回到办公室,时间已经是凌晨三四点了;在椅子上躺一躺,到七点钟就要起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董成明一脸笑意:“这样持续了三个月,监理方、施工方、甲方都给我熬下去了。”
每个工作日加班12个小时,周末无休,三个月的时间里,董成明累计加班1300个小时,算下来他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
经此一役,他获得了“机器人”的称号。
业精于勤的“活地图”
2008年9月23日晚上,航班运行结束后,贵阳机场T1航站楼配电间的餐厅正在施工装修。
“咔嚓!”突然,离港系统的短路保护器扣下了,提前运行的设备无法启动。原来是工人操作失误,施工餐厅区域线槽内的配电线路损坏,多级保护装置被强大的电流冲击断电。
“离港系统是机场为旅客办理乘机手续的关键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旅客安检前办理登机手续的必用工具。赶紧找出短路原因,确保离港系统供上电,最早的航班运行时间是6点半。”凌晨5点,值班人员得到紧急通知。
现场,值班人员把每一级断路器推上,但是离港系统机房的线路并没有供上电。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此时已经是5:30,航班正常运行的时间步步逼近,只剩下一个小时。
找不到故障原因,值班人员束手无策、万般无奈:“这个点,都不在现场。找谁呢?”这时,值班人员脑子里闪现了三个字――“活地图”。
在睡梦中的董成明接到求助电话,了解情况后,他给了提示:“线路是通过5号空调机房的总配电箱,经过隔壁餐厅区域,再通过线桥架进入离港机房配线间,故障点的范围应该在……”
值班人员立马赶到施工区域餐厅,按照提示找到了故障点,将一根直径为10毫米的钻头从金属桥架上取出,并将损坏的线路作绝缘处理。
5:43,值班人员回到5号空调机房的总配电箱调试送电,依然短路。电话再次打给董成明。
“配电箱里的15组开关中,第7组和第9组的状态是什么?”董成明问。
“正常。”值班人员回答。
“保留第1组照明、第7组和第9组离港系统供电开启外,断掉其它的回路。”董成明提示。
值班人员迅速完成操作。这一次,离港系统供电恢复了,提前运行设备正常启动。
此时是6:07,距离早上的航班运行时间只有23分钟。
勤学善思的“多面手”
1997年5月28日,贵阳机场正式投入使用。高中尚未毕业的董成明来到航站楼,进入供电维修队当上了电工维修员。那时,机场旅客没多少,航站楼的设备也简单,董成明凭借着几本高中物理书上的电学基础知识,负责供电线路的维护维修。接根电线、装个插板、换个灯泡,董成明凭着这些小技巧成了“手艺人”。
然而,这段“手艺人”的安稳日子并不长久。
“就通讯来说,1997年大家都是用BB机、有线固定电话;后来是移动功能手机,走到哪儿都能打电话;现在是智能手机,连接无线网络就能上网。随着时代的脚步,航站楼刚开始是提供有线固定电话;后来是手机信号覆盖;现在是全楼无线网络覆盖。”董成明回忆航站楼的发展历程。
电工维修员的工作性质也在改变:“原先单薄的电工基础知识早已满足不了实际运用的需求。”董成明说:“在维修队,各种维修都要管。有一次缺个电焊工,到处找都没有合适的。我就去学电焊,成了电焊工。”后来董成明又学了其它专业技能,身兼数长。既是电工,又是水利工,还是电焊工,他成为维修队里的“多面手”。
尽管如此,董成明还是深感本领恐慌。
2005年3月,航站楼在卫生间安装了自动感应的智能化设备。
2008年10月,消防线路改造,航站楼运控照明系统改造为远程控制、监控系统。
……
如今,航站楼的手动操作设备换成了智能控制设备,董成明也由原先的施工人员变成了管理人员。
“智能控制设备是靠电子版的图纸和外面的施工方进行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