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ppt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ppt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 (五)治疗要点 有无吸烟史和慢性咳嗽、咳痰病史。 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中有无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一)健康史 1.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全身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二)身体评估 2.体征 肺气肿---视诊: 桶状胸 触诊:语颤减弱 叩诊:过清音,肺下界 和肝浊音界下移 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 呼气时间延长,心音遥远,合并呼吸道 感染时可出现干、湿啰音。 3.分期 4.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加重期 稳定期 由于病程长、疗效差、长期治疗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病人和家属极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 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和支持不足,以及医疗费用保障不足,会使病人产生悲观、绝望等心理。 (三)心理与社会评估 1.肺功能检查 对COPD诊断、评估疾病 严重程度、进展状况、预后 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四)辅助检查 2.X线检查 肺气肿时胸廓前后径 增大,肋间隙增宽,膈肌 低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 3.血气分析 稳定期主要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缓解肺功能下降。 加重期,积极控制感染,控制性氧疗,保持气道通畅, 对于并发较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可酌情使用机械通气。 (五)治疗要点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分泌物过多、呼 吸肌疲劳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分泌物增多而黏稠、气道湿度减低和 无效咳嗽有关。 3.焦虑 与健康状况的改变、病情危重、经济状况有关 4.活动无耐力 与疲劳、呼吸困难、氧供与氧耗失衡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降低、摄入减少、 腹胀、呼吸困难、痰液增多有关。 6.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 吸衰竭。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二)病情观察 (三)氧疗护理 (四)对症护理 (五)心理护理 (六)健康指导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中度以上COPD急性加重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取半卧位或坐位。稳定期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2.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啤酒、马铃薯等,避免过饱。进餐后不宜立即平卧。 (二)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咳嗽程度、咳痰及呼吸困难的程度; 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及其变化特点;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三)氧疗护理  鼻导管持续低流量(1~2L/min)吸氧,避免吸入高浓度氧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提倡长期家庭氧疗(LTOT),LTOT是指一昼夜持续吸入低浓度氧15小时以上,使PaO2≥60mmHg或SaO2≥90%。 LTOT有效指标为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四)对症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痰多黏稠、气道湿度减低或咳嗽无力者,可酌情采用气道湿化、指导有效咳嗽、胸部叩击等方法,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2.呼吸功能锻炼 腹式呼吸: 立位,体弱者可坐位或半卧位。 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全身肌肉放松。 吸气时,用鼻缓慢吸入气体,同时放松腹肌,腹部凸出。 呼气时经口呼出,收缩腹肌,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内气体排出。 腹式呼吸锻炼 2.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 病人闭嘴经鼻吸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吸与呼之比为1∶2或1∶3。 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 缩唇呼吸锻炼 3.并发气胸的护理  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加重,提示 ---自发性气胸 立即安置病人卧床休息,血压平稳者取半坐位;吸氧;协助医师做好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和配合。 (五)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沟通,寻找并去除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过程,提高应对能力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