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创伤-烧伤护理学.
基本内容 备 注
(补充内容) 第九章 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损伤的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创伤并发症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掌握创伤的修复、现场救护和复苏
3.了解清创术和换药方法
4.熟悉烧伤的病理和病程演变、现场急救和处理
5.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和烧伤深度的判断
6.掌握烧伤病人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护理
教学内容提要
1.第一节 损伤
2.第二节 烧伤
3.第三节 咬伤(自学)
教学时数
1.本科3学时
2.专科3学时
第九章 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损伤
一、概念
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肤、肌组织、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
二、病因
1.机械因素如锐器切割、钝器打击、重力挤压、火器射击等
2.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激光等,可造成相应的烧伤、冻伤、电击伤、放射伤等
3.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可致化学性烧伤
4.生物因素如虫、蛇、犬等咬伤
三、分类
1.按受伤部位
2.按致伤因子
3.按火器伤的伤道形态分
4.按轻重程度分:
轻度—主要伤及局部软组织,大多无碍生活、学习和工作,只需局部处理和小手术治疗
中度——伤及广泛软组织,可伴腹腔脏器损伤、上下肢骨折等复合伤,暂时丧失作业能力, 需手术治疗,但一般无生命危险
重度——危及生命或治愈后可能留有严重残疾的损伤
四、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创面和出血、压痛和肿胀、功能障碍
全身:体温增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他(口渴、尿少、疲惫、失眠、食欲不振)
五、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损伤或失血过多有关。
2.疼痛 与损伤致局部炎症反应或伤口感染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致伤因子导致皮肤组织结构破坏有关。
六、处理
1.发现严重情况,如窒息、大出血等,立即抢救
检查尽量简洁,病史询问和体检同时进行
不忽视不出声的病人
既重视症状明显的部位,也不忽视隐蔽的损伤(如左下胸损伤--肋骨骨折 脾破裂)
一时难以诊断清楚的损伤,边治疗,边观察
(三)修复期
烧伤早期出现炎症反应的同时组织修复开始。严重烧伤后还可因机体反应所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激素、炎性介质、酶、细胞分解产物,细菌毒素等诱发肺部感染和ARDS、ARF、应激性溃疡等使病情复杂化和恶化。
三、烧伤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烧伤的诊断
烧伤的诊断根据烧伤面积、深度和部位而定。烧伤面积:我国统一使用的烧伤面积计算方法有:
1.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1.25%,此法简易,也可辅助九分法评估。
2.中国新九分法:为了便于记忆,将人体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加上另外1%,构成100%。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见下图),可简记为:3、3、3(头、面、颈),5、6、7(双上肢),5、7、13、21(双臀、下肢),13、13(躯干),会阴。
需要注意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成人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小儿的特点即小儿头大、腿短而制定的。小儿头部的体表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的体表面积=46-(12-年龄)(%);为便于记忆,也可以将数字略有改动,即:小儿头部的体表面积=10+(12-年龄)(%); 双下肢的体表面积=40-(12-年龄)(%); 小儿双上肢及躯干体表面积的计算和成人相同。
烧伤深度:通常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Ⅰ°、浅Ⅱ°、深Ⅱ°和Ⅲ°。Ⅰ°、浅Ⅱ°为浅度烧伤,深Ⅱ°和Ⅲ°则为深度烧伤。但目前已有Ⅳ°烧伤的增加。
严重程度分类
临床上可将烧伤分为小面积和大面积两种。成人烧伤面积15%以下(小儿10%以下)的二度烧伤(包括散在的小块三度烧伤),属于小面积烧伤,其伤情较轻,很少影响全身。一般可以在急诊室情创及包扎,门诊治疗。烧伤面积超过上述限度的,或头面部的烧伤面积较大和有三度烧伤,伤势较重者,列入大面积烧伤,均应住院治疗。
(二)烧伤临床过程和表现:
轻度(小面积)烧伤,全身反应多不明显。
中、重度(较大面积)烧伤,常出现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休克期: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内,因大量体液渗出和丢失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渗出速度以伤后6-8小时内为最快,36-48小时达高峰期。此期临床表现可有口渴,烦躁不安,烧伤局部或全身反应性水肿,创面上大量渗液,尿少,心率快,血压降低和手足发凉等,深度烧伤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2.中毒感染期:细菌易从烧伤创面侵入、繁殖而引起感染,严重的称为“创面脓毒症”,在创面未愈前始终存在感染的可能性。烧伤后24-48小时后,体液渗出转为吸收,水肿逐渐消退,尿量增多。此阶段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液被吸收,临床表现未高热、烦躁、谵妄等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败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