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中暑、淹溺、触电、昏迷
中暑、淹溺触电、昏迷 中暑(heat stroke) 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 南京市1994年中暑达3000余例,重度103例,死亡7.8%。 中暑分3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中暑高热、日射病、中暑痉挛、中暑衰竭) heat stroke 病因及诱因 病因:烈日曝晒或高温作业,气温不高而湿度高、通风不良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 诱因: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潜在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下丘脑病变)、药物(阿托品、巴比妥)饱食后高温作业、酷暑季节、老年体弱、久病卧床等。 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 人体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为40%~60%。 散热:辐射、传导、对流(70%)、蒸发(14%)、其他。 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维持37℃。 发病机制 中暑高热: 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过量热蓄积。 日射病: 烈日曝晒或长时间热辐射引起脑组织水肿。 中暑痉挛: 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仅补充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 中暑衰竭: 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严重,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休克症状。 病情评估 先兆中署: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 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8℃,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除轻度中暑外常伴有高热、痉挛、昏厥、昏迷。一般分四种类型,常混合出现。 重度中暑 中暑高热:多见于老年人。持续高温数天后大量出冷汗、高热,肛温41~43℃,继而皮肤干燥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140次/min,血压正常或降低,烦躁不安,神志模糊、谵亡,逐渐昏迷或抽搐。严重者肺水肿、心功不全、DIC、肝肾功能损害。 中暑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者。因高温环境出汗较多,大量饮水未补钠盐,使血钠、血氯降低,引起四肢阵发性肌肉痉挛,多见于腓肠肌,可引起急腹痛,一般体温正常。 重度中暑 中暑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因大量出汗,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昏厥甚至昏迷。 日射病: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体温正常或稍高。 诊 断 根据典型中暑病例诊断不难,高温环境突然高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特征。 实验室检查:WBC↑,高钾、低氯、低钠,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尿素氮↑,血肌酐↑。 鉴别诊断: 中毒性痢疾:高热惊厥、腹泻休克,粪便有粘液、镜检有红细胞、培养志贺氏菌阳履性。 脑型疟疾:寒战高热、惊厥昏迷,但血中查见疟原虫。 乙型脑炎:秋季,高热惊厥,昏迷呕吐,CSF白细胞。 脑血管意外:老年人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有昏迷或偏瘫表现,但先昏迷后高热。CT可确诊。 急救护理脱离高热环境,迅速降低体温 先兆与轻度中暑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脱去外衣,平卧体位。 冷敷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肛温38℃以下。 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 体温持续38.5℃以上可口服解热药,必要时镇静。 早期呼吸、循环衰竭可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必要时使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重症中暑的处理 救护原则: 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治循环衰竭、休克及肾功衰。 降温是关键 物理降温: 环境降温(阴凉通风、电风扇、空调) 体表降温(冰水乙醇敷擦、冰水浸浴15-16℃) 体内降温(4~10℃5%-10%GNS1000ml注入股动脉、胃内或灌肠)。 重症中暑的处理 药物降温: 氯丙嗪25~50mg+4℃5%GNS500ml静滴或654-2。 改善周围循环预防休克: 周围循环衰竭静滴5%GNS1500~2000ml,速度不宜过快。纠酸补碱5%NaHCO3200-250ml。 防治急性肾功衰: 早期快速注射20%甘露醇250ml,静注速尿20mg,保持尿量30ml/h以上。 预 防 进行预防中暑的卫生宣传; 热适应锻炼; 补充含盐清凉饮料与营养; 改善劳动环境与居住条件; 重视老、弱、病、孕的夏季保健; 执行有关高温作业禁忌证规定。 中暑护理要点 保持有效降温: 室温20~25 ℃;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降温效果观察:监测肛温15-30分钟测量一次;观察末梢循环;血压下降低于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整理】中国地名英文翻译.doc
- 【2017年整理】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doc
- 【2017年整理】中国注射用鸟氨酰门冬氨酸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咨询报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与投资咨询报告.doc
- 【2017年整理】中国石油30场中层领导LDE内训感言汇编20100816.doc
- 【2017年整理】中国祛湿通淋中成药市场监测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2012-2016).doc
- 【2017年整理】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doc
- 【2017年整理】中国脲醛树脂行业最新调研与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报告(2013-2018年).doc
- 【2017年整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docx
- 【2017年整理】中国遗传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doc
- 【2017年整理】中国邮政航空小包全资费.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