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电的工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静电的研究 每当冬天的时候,我都会穿起厚厚的毛衣。而当晚上睡觉脱下毛衣时,都会听到“啪”,“啪”,“啪”,般的声音。而且头发还会不由自主的飞了起来,怎么梳也梳不下去。有时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触碰到别人或者物品时,都会有一点触电的感觉。但是这种情况在夏天是没有的,所以我决定请教老师,并和同学一起去更深入的观察、分析与研究这个问题。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这是一种叫静电的东西。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人体本就是导体,通过经常摩擦所以产生静电。在电流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静电是由于人的身体上的衣物等相互摩擦产生的附着于人体上的静电。在摩擦物绝缘性能比较好的情况下,这些电荷无法流失,就会聚集起来。并且由于绝缘物的电容性极差,从而造成虽然电荷量不大但电压很高的状况。 那么,静电对人们有什么坏处吗?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1)当瞬间电压过大时,人会感到一种燥热感,并有烦躁、头痛的感觉。在冬季,约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静电有关。(2)持久的静电还可使血的碱性升高,尿中钙排泄量增加。(3)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含有多种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尤其是尼龙、涤纶、聚丙烯腈纤维和醋酯纤维这些化纤材料制成的衣服,最容易引起皮肤炎症。(4)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的堆积,,影响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精神恍惚等症状。(5)人体静电对孕产妇的健康危害最大,可致孕产妇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容易感到疲劳、烦躁和头痛等。 但是,静电带给人们的仅仅是坏处,就没有一点好处吗? 静电对于人们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而且利用的价值十分的高。经过我们学校的一位物理老师的辅助之后,我们知道静电利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净化空气等。 既然静电对我们是有坏处的,那么我们怎么去预防静电呢? 经过调查,我发现: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化纤的衣服。2.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3.穿戴天然纤维织成的衣物(如:棉、丝、麻等)。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你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接下去,用力一关,搞定。5.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人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在冬天,要尽量选用高保湿的化妆品。常用加湿器。有人喜欢在室内饲养观赏鱼和水仙花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好方法。另外,推荐一个经济实用的加湿方法: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您不妨试试。6.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下面是两个小窍门,有助于防止这种电击。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突发奇想,觉得既然我们这些小孩也能发现静电,并且去探究其的属性和作用,那么,古时候的人会不会也曾发现过静电,甚至已经记录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开始了关于古时候的人对静电的看法进行了更深的研究。 在翻阅了很多的古典书籍之后,我发现,原来人类对电的认识是从静电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发现和认识,我国是很早的。王充的《论衡·乱龙篇》中有进一步的记载:“顿牟(即玳瑁)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他类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意思是在说,经过摩擦了的玳瑁(琥珀)能吸引芥籽,磁石能吸引钢针,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气性”相同,能相互感动;其他看起来与芥籽、钢针相似的东西,但因与玳瑁、磁石的“气性”不同,所以不能相互感动。西晋时张华(232—300)撰写的《博物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意思是说梳头、穿脱衣服时,常发生摩擦起电,有时还能看到小火星和听到微弱的响声。 既然我国古代的人都可以发现,研究并记录静电,那么,身为现在经济飞腾,科技水平高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古时候是怎么样看待静电的呢? 经过请教远在外国的表哥之后,我知道:古希腊是西方电磁学的发源地。在古希腊的文献中记载了一些电磁现象。柏拉图(前427—前347)曾提到“关于琥珀和磁石的吸引是观察到的奇事”。 2500年前左右,古希腊哲学家塔勒斯在研究天然磁石的磁性时发现用丝绸、法兰绒摩擦琥珀之后也有类似于

文档评论(0)

xiaoga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