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3解析.do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3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3解析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最新考纲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微专题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理论 核心思想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人类中心论 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地伙伴论 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1.环境问题的分析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箭头①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②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④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实例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堆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建筑工地施工影响附近居民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3.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 生产力不断提高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力继续高速向前发展 人类活动 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 步入农业文明时期,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关系 恐惧和依赖 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人口数量 十分有限 开始迅速增长 人口激增 人口膨胀 环境问题 不严重 趋于恶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危及人类生存 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并逐步谋求解决环境问题 考向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3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3.几乎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我国古代的民族图腾是并不存在的“龙”。图腾的存在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天人合一论 D.人地伙伴论 答案 1.B 2.C 3.A 解析 古代人所崇拜的图腾是神化了的自然物,这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知识水平不高的必然结果。对自然物的敬畏、崇拜是原始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的基本态度,属于人类受控于外界环境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考向二 人地关系演变的综合分析 4.(2006·江苏地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