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古的韵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中古的韵母

第二节 中古的韵母 1,《广韵》一书及中古汉语的韵母系统 古代的韵母系统比现在的复杂得多。要了解中古汉语的韵母系统,就不能不谈《广韵》的206韵。 《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本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等人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它是研究中古汉语的基本资料和主要依据。 古代韵书是为当时人们作诗押韵而编著的,诗律讲究声调的平仄,押韵讲究声调一致切韵腹、韵尾相同却不管韵头,所以《广韵》的编排体例是“以四声统韵,以韵统字。”《广韵》共五卷,收字26194,因为平声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为206韵:上平声28,下平声29,上声55,去声60,入声34。 在《广韵》中,共有206个韵,每一个韵用一个汉字来表示,音韵学上叫“韵目”,如“东”、“董”、“送”、“屋”四个韵目就代表四个不同的韵。 区分一下几个概念:重要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不管声调。同一个韵母的字,韵头、韵腹、韵尾都要相同。 韵目:是206韵的代表字,一个韵目代表一个韵,如:东、董、送、屋。“韵目”实际上和“韵”是一致的。 韵:包括韵腹、韵尾和声调,不管韵头,《广韵》的206个韵即是。同一个韵的字,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但韵头不一定相同。 韵类:是根据韵头给韵再分的类,即韵类除了包括韵腹、韵尾和声调外,还区分韵头。同一韵类的字,韵腹、韵尾、韵头和声调都相同。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一个概念。 韵部:包括韵腹、韵尾,不管韵头和声调。同一韵部的字,韵腹、韵尾都相同。韵部是研究上古音时的概念。 韵摄: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字归为一韵摄。是关于“韵”的最大的一个概念 十六摄: 果、假、遇、蟹、止、效、流; 咸、深、山、臻; 宕、江、曾、梗、通。 根据拟音,《广韵》韵母共计142个(现代汉语普通话39个),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韵母系统,学者们不免产生怀疑。有人认为《广韵》的韵母系统不是一时一地实际语音的记录,而是一种反映南北方言,古今语音的综合音系;有的人认为《广韵》音系虽然不能称为一地之音,但却是一时之音,即单一音系。是隋唐时期南北通用的雅言,即当时的读书音。 、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重要:如何判断入声字 入声短促急收藏 (见复印资料) 第三节 上古音概说 一, 上古的声母系统 上古指先秦两汉 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異文材料、声训材料、对音材料、方言材料和汉藏语系民族语言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学者们研究出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 1,古无轻唇音,轻唇归重唇。 2,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 最早研究上古声母并取得成就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他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 “古无轻唇音”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一组重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在上古不存在,直到中古时期才从重唇中分化出来。 “古无舌上音”指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他们後来从端、透、定、泥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 证明材料有 非:悲辈排 反:板版判 番:播潘蟠 兆:桃、逃、跳 卓:掉、悼 召:迢、笤、貂 重:動、董、 3,娘、日二纽归泥 章太炎提出来,指中古汉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汉语中还没有产生,在上古归入“泥”母。“娘”归泥没问题,“日”母归泥存在争论,王力认为有“日”母, 从谐声材料分析,“日”、“泥”两母关系确实密切。女:如、汝,若:匿、诺。弱:溺 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这是曾运乾提出来的,指中古的“喻”母在上古一分为二,“喻”母三等归入“匣”母,“喻”母四等归入“定”母。“喻”三归匣的结论已被大多数人接受, 《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说文》异文作“自营” 《左传》“陈孔奂”,《公羊传》作“陈孔瑗” 《说文》:“沄:读若混” 蜮:域:或 喻四归定尚未取得一致。从谐声材料分析,上古时期喻母四等与定母的关系比较密切,其音应该是舌尖中音中的某个音,肯定不是中古的半元音[ j ]。 地:也;多:移;偷:俞;涂:余(也、移、俞、余,皆为喻四) 5,“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这是黄侃提出来的,指上古时期,中古的“照二”与精组字关系密切,“照三”与“端”组字关系密切,它们在读音上很近似,学术界对此结论尚有不同看法。 从材料看,照二与精组,照三与端组关系确实密切。 瘦:叟;浞:在角反;棧:在間反。叟、在是精組 真:滇、填;軫、診:殄;周:雕。 上古声母表 二,上古的韵部系统 上古没有韵书,学者们主要是根据《诗经》等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和形声字的谐声情况来研究上古时期(主要是周秦时)的韵母系统。顾炎武离析《广韵》并结合《诗经》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