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灰质病变的研究进展__培训课件.ppt

多发性硬化灰质病变的研究进展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通常在T2WI上白质的高信号是诊断MS的重要依据,但是这种信号改变的特异性不高,很多病变都可以表现为高信号。 多发性硬化灰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蒋艳 2006.9 概述 Brownell Hughes 早在1962年就对22例MS病人的病灶进行分析,总共找到1,594个病灶,26%在灰质中。(17%位于皮层白质交界处,5% 位于皮层,4%位于深部灰质) Lumsden等也在1970年报道60例MS病人中有93%灰质受累。 多发性硬化既往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脑白质疾病,近些年对于脑灰质的研究增多,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灰质的病变与多发性硬化者的躯体症状,认知功能,情感,记忆等等的相关性大。 灰质病变 尸检的结果显示,除了轴索外,神经元同样是多发性硬化的靶目标,并且它们的功能缺失是引起临床上功能残疾的重要原因。 可分为皮层灰质及深部灰质病变。 皮层灰质病变特点: Peterson等在2001年报道了多发性硬化大脑皮层病变特征为脱髓鞘、轴突和树突的的横断及神经元的凋亡。 皮层脱髓鞘性病变病理可以分为4型(BO. et al) : Ⅰ型主要是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的病变(第三位); Ⅱ型主要是部位局限于大脑皮层内,不累及脑表面及皮层下白质的病变(病灶大小最小,最少见); Ⅲ型主要是软脑膜下病变(伸入深部皮层,但不累及皮层全层) (最多见),不累及皮层下白质。特征是长条状的软脑膜下脱髓鞘,往往累及多个相邻的脑回; Ⅳ型主要是贯穿大脑皮层全层但没有累及皮层下白质. J Neuropathol Exp Neurol, Vol 62, July, 2003 皮层灰质病变特点: 大脑皮层脱髓鞘的位置以齿状回,颞叶,岛叶较为多见。 软脑膜下皮层区域的脱髓鞘病变,这种类型被称为“全面性软脑膜下皮层脱髓鞘”(general cortical subpial demyelination,GSD),包括了Ⅲ型和Ⅳ型,在早发的和重型的MS病人中可见。 皮层灰质病变特点: 皮层脱随鞘与疾病的进展关系: 少许的脱髓鞘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中相当常见 长期病程的患者和继发进展型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皮层脱髓鞘的程度相对比较重 皮层脱随鞘与脑萎缩的关系: 皮层的病变以额颞皮层的萎缩为主,在病程长的病人中,还可以发现中央区皮层的萎缩,但是,并未发现这些皮层灰质的减少与EDSS、疾病病程或病变负荷之间的相关性 Chen等2004年报道皮层灰质的厚度(特别是前中央及顶叶皮层)和病程长于1年的病人的残疾进展程度成显著相关 这种萎缩性的程度并不反映脱髓鞘的程度。 皮层灰质可能机制: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多发性硬化患者皮层神经元凋亡明显,特别是第3到5层的大锥体细胞多见 。 机制: 继发于白质轴索的损伤 既往认为,多发性硬化病人灰质的减少可能的机制主要为华勒变性和逆行性神经轴突变性。这种观点不能够解释多发性硬化病人中视神经通路病变常见,但临床上却很少看到继发的枕叶皮层的灰质减少 。 Dutta等在2006年报道认为多发性硬化皮层非脱髓鞘神经元内线粒体功能的减退可能是白质脱髓鞘性病变的继发反应。caspase-3在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接的炎症损害 这些炎症往往来源于靠近皮层的多发性发硬化病灶及灰质内部的已知多发性硬化病灶。 深部灰质 除了皮层灰质的研究之外,对于深部灰质的病变也有相关的报道,特别是胼胝体、丘脑灰质组织的缺失和轴突数量的减少。 Prinster等发现在RRMS病人中,深部灰质的减少与全脑的病变负荷/病变负载相关 病变负荷/负载(lesion load,LL):异常白质体积。 深部灰质病变特点: 尾状核的萎缩在多发性硬化病人中另一个重要的灰质减少部位,它往往导致了侧脑室的扩大,与LL相关。 Wylezinska等通过弥散张量成像和MRS发现复发缓解型MS中丘脑结构的萎缩与LL之间并没有这种关联。 这种选择性的相关提示基底节与皮层相比有不同的机制,基底节与皮层的广泛区域有联系,特别是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它可能与疾病进展过程的累计效应相联系。 目前,神经毒性因子对于易感区域的直接选择靶向性和/或选择敏感性的假说还没有得到证实。 病变的不对称性 Prinster等发现多发性硬化病人灰质丢失的不对称性,往往左侧半球更加明显。 依据: 左侧额颞叶代谢和脑脊液的减少 与认知功能有关,特别是优势半球受影响导致了语言的流畅性和语言记忆的缺损 左侧额叶和颞顶区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600的组成成分的改变 左侧NAA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减少 这种病变的不对称性还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多发性硬化病人中,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相对于进展型的多发性硬化病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灰质与白质微观病变的比较 炎症细胞: 灰质病变相对炎症性较轻,淋巴细胞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