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知识:火候 与 调味参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厨房知识:火候 与 调味参照

() 烹 调 知 识 作为一个烹调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烹调的全部操作技术,熟悉原料的使用、品种的性能、火候运用、味的调配,才能制出 色、味、香、型 俱佳的菜肴。 基 本 操 作 姿 势 : 操作姿势站立要端正,身离炉灶约10公分。左手拿手布,右手拿铁壳。操作时,两眼要注视镬中。取“味料”时,一般采用左手。取“生抽、老抽、油”是用右手的铁壳。转身时,一般宜向右转,先动右脚,后转左脚(但也允许向左转)。 欲将镬内食品倒出,有向左 或向右两种,两种方法均须用“壳”配合。(如图:) 火候 与 温度 火候的意义 : 烹制多种不同的口味 :有需要鲜嫩爽口的,有喜欢软烂酥化的,有爱好焦香带脆的,在这多样而又复杂的要求下,就必须使用多种不同的加热方法,也就是使用多种不同的火候,并根据不同品种,使用不同时间和火候。 火候可根据强、弱,分为 :旺火、慢火、中火 等三种。 旺火(称武火) :宜于 滚、灼、炒、泡、煨 ; 慢火(称文火) :宜于 扒 ; 中火(称武文火):宜于 煎、煀、焖、浸、焗、烩、炸 等不同的烹制法。 温度的掌握 : 温度传热的方法可分为三种 :传导、对流和辐射 。 水传导 :水的沸点是摄氏100度,超过沸点,就会汽化蒸发。以防止水分蒸发掉,就要根据原料的性质改为中火或小火,对于必须保持旺火温度的食品,应采用加盖并加用围布盖密等方法,以增加蒸汽压及减缓水分的蒸发。 油传导 :油的沸点一般近摄氏300度。食用油有多种,以加热到升烟为准,生豆油是210°C,熟豆油是223°C,猪油为221°C,牛油为206°C。油温超过沸点便易燃烧。用油传热,大多数是旺火起镬,当油烧至一定热度,原料应迅速下镬。 蒸气传导 :蒸气的温度比水温高得多,一般蒸菜是用蒸气传导热量,蒸气的强弱视火力的大小而定。 热空气传导:热空气的传热,主要是利用强烈的辐射与对流作用。一般用于烤、炕食品。如在烤鸭之前,首先要将挂炉烘热,使热气充满炉膛,将不同原料按所需温度送入烤炉。 用盐粒或砂粒传导:盐和砂的传导能力最差,却含热高及保热久,利用这一特点将食品烫熟。 此外,还有利用火力直接“炙”致熟的(如 明炉:烧乳猪、烧鹅鸭 等)。制作时须将原料在火面上不停滚动,使其受热均匀致熟。 诸如 煎、炒、煀、焗、拼的烹制方法,都用芡、汁类。主要是使食品作味均匀,及有一定的着色作用。 芡汤、汁的配制 芡汤 : 淡汤(1斤):味粉(7钱),精盐(6钱),白糖(3钱); 上汤(1斤):味粉(7钱),精盐(5钱),白糖(1钱)。 制法:两种芡汤都是把原料和匀,待盐溶解,即可用,适用于炒菜作芡汁。 糖醋 :制法:(略)…… 果汁 :制法:…… 西汁 : 青芡汁 : 蒸火腿汁 : 煎封 汁 : 沙律汁(生汁): 卤水汁 :精卤水:…… 一般卤水:…… 白卤水:…… 姜汁酒 : 柠汁 : 芡色 调配和运用 芡色有:红、黄、白、青、清、黑 等六种。 红 芡:大红:…… 浅红:…… 嫣红:…… 紫红:…… 黄 芡:金黄:…… 淡黄:…… 黑 芡: 清 芡: 白 芡:白汁:…… 蟹汁:…… 奶汁:…… 青 芡: 半成品的制法 ……(略) 味 和 调味 味道优美的食物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加食欲,提高消化率。 物质的“味”也是和化学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味 的种类 食品的味,最普通的是:甜、酸、苦、辣、涩、咸 等六种。此外,也有“碱味”。 从烹调上,是要排除“涩味”的,但有时却会制作一些带“碱味”的食品。如:碱水粽子、碱水糕 等属民间小食为多。此外,“皮蛋”却是某些点心 或菜肴常用作原料。 甜味 : 甜味的调味料有:白糖、白糖粉、冰糖、红糖,还有使用蜜糖。甜味也有去腥味解腻的作用,如与盐的适当搭配成对比味,便会增加食品的鲜味。使用上以“白糖”为主,除调味外,还起着“色”作用。蜜糖却常用作烧烤类,如 烧鹅、烧鸭、叉烧 及 脆皮鸡 等的着色,以及使这类食物的表皮酥脆。 苦味 : 如:茄子中的碱,咖啡中的咖啡碱,可可中的可可豆碱,茶叶中的茶叶碱 等食物中若含有生物碱和单宁类物质都有苦味。此外尚有些不含氮的苦味物质,如某些糖甙 和 酮类,例: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柚皮 和柑橘类果皮中的柚皮甙、酒花(啤酒的原料)中的蛇麻酮,甘茨黑斑的付蛇麻酮等。 饮食行业使用带苦味的原料,有柚皮、苦瓜等,但都经水解,排除大部分苦味,再调成复合味才进食。此外,如陈皮、苦杏仁等则作配料取其香味。 酸味 : 以下各种“酸”是食品中酸味的主要成分。 醋酸 :一般酿造食醋约含醋酸3 ~ 5% ,食用的醋精也仅含30% ,在食醋中与乳酸和琥珀酸等同时并存。 乳酸 :是糖类乳酸发酵的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渍物,如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