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考试版技术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三章 别给1#521某人,请不要删除此段,谢谢合作! 完全性内囊损害: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锥体束在此高度集中,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即“三偏”综合征,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主要表现为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4、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5、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锥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主要表现:1、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2、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及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脑电图正常或有轻度慢波有助于和真性意识障碍区别。可由脑血管病、感染、肿瘤、脱髓鞘病等引起。 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为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表现为:1、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2、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锥体束损害)。 霍纳征(Horner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见于三级交感神经元受损,一级为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损害,二级为C8-T1脊髓侧角损害,三级为颈上交感神经节损害。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o-Sequard syndrome):由脊髓半侧损害引起,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见于髓外肿瘤早期、脊髓外伤。 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瘫、完全性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颈膨大以上--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颈膨大病变--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胸髓病变--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腰膨大病变--双下肢弛缓性截瘫 皮节:脊神经在皮肤的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尤其是颈神经和胸神经的分布。如T2分布于胸骨角水平;T4分布于乳头平面;T6分布于剑突水平;T8分布于肋弓下缘;T10分布于脐水平;T12和L1分布于腹股沟水平,皮节是一个脊髓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共31个,胸部皮节的节段性分布最明显。 同向性偏盲见于视束损害、外侧膝状体损害、视放射病变、视皮质病变。 皮质盲:是大脑枕叶皮质受到毒素影响或血管痉挛缺血而引起的一种中枢性视功能障碍,以血管痉挛性损害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双眼视觉完全丧失,瞳孔光反射正常,眼底正常,可有偏瘫等。 黄斑回避:枕叶视皮质受损时,患者视野中心部常保留,视野检查时,在偏盲或全盲视野内,中心注视区约10°的范围功能保留的现象称“黄斑回避”。该现象的出现见于视放射中后部或视觉皮质区的损害或病变。可能的原因是黄斑区部分视觉纤维存在双侧投射,以及接受黄斑区纤维投射的视皮质具有大脑前-后循环的双重血供。 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主要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故又称内侧纵束综合征。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表现为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外展,伴单眼眼震。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表现为两眼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 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 half syndrome):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