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病毒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或抵抗
特异性免疫
免疫缺陷
免疫病理
胎儿和新生动物免疫
病毒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
基因工程抗病毒育种
主要参考文献
抗病毒免疫
免疫反应是动物种系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和健全起来的一种生物学机能,是动物机体对于抗原物质,包括异种、异体或自身物质所呈现的一种特有反应。感染免疫,也就是在感染细菌、病毒或其它寄生物后出现的免疫反应,只是免疫反应中的一个部分,因为动物机体在其它异性巨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的刺激下,同样呈现高度特异的免疫反应。蚯蚓之类的无脊椎动物只有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开始具备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反应,移植鳞片可被排斥,但还没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爬虫类开始能够形成特异性抗体。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则能呈现完善的细胞性和体液性免疫反应。某些免疫反应对动物机体有利,例如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某些免疫反应则可能对动物机体呈现一定的危害作用,动物机体因发生免疫反应而呈现病理变化或临床疾病,例如变态反应和自家免疫病等免疫病理。
本章主要论述动物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以及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在讲到病毒感染的时候,我们当然不能轻视病毒的致病作用。没有一定的病毒,就没有一定的病毒感染。没有口蹄疫病毒的存在和侵入,当然不可能发生口蹄疫。但是病毒侵入动物机体,能否引起感染? 感染的过程和结局又怎样? 这就不仅取决于病毒的性质,而且或者可以说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动物机体的防御结构和防御功能。抗病毒免疫的基本规律与抗细菌免疫相同。因为病毒和细菌不仅都是最重要的自然抗原,而且两者都是活的寄生物,与动物机体呈现着极为复杂的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相互作用。但是病毒具有严格的专性寄生特性,只在生活细胞内部才能增殖,这又造成了某些不同于细菌免疫的特点,例如细胞吞噬作用的效果以及特异性抗体的作用等方面。
(一)非特异性免疫或抵抗
非特异性免疫或抵抗,是指不需要特异性免疫细胞和抗体参与的机体防御能力,包括组织结构以及细胞性和体液性因子等一系列复杂因素。
种属免疫或遗传免疫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于同一病毒的不同的抵抗力或敏感性,是人们早已认识的事实。牛不得马传染性贫血,马不得牛瘟。即使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品种或品系,甚至不同的个体,往往也对某一特定病毒呈现不同的敏感性或抵抗力。这种种属免疫和个体免疫的机理是什么? 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前所述(参见第四章),细胞膜上缺乏特异的病毒受体,是某些细胞,因而
也可能是某些动物不感染某种病毒的一个原因。例如应用滴鼻法,将由霍乱弧菌制备的所谓“受体破坏酶”预先处理小白鼠,可以使其丧失对流感病毒滴鼻感染的易感性,但是这种“不感染期”很短,通常只1~2天,因为呼吸道粘膜迅速再生受体。又如小白鼠一般不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据认为是其细胞缺乏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受体的缘故),但如脑内注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性核酸或者包含在对小白鼠有致病力的柯萨奇病毒衣壳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核酸,则即可使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小白鼠脑内发生一个增殖周期的增殖。随后由于后代病毒粒子又恢复具备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衣壳,机体缺乏该病毒的受体,因而不能再进行第二代增殖。1990年Ren等利用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基因培育了转基因小鼠,由于转基因小鼠表达了该病毒受体,在人工接种病毒后,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够进行正常复制,并引起小鼠发病,但不同毒株对于小鼠的致病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这类小鼠已成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毒力及疫苗监测中的重要模型系统。某些品系的鸡对某些毒株的鸡白血病病毒没有易感性,也被认为是其细胞上缺乏特异性受体,因而不能特异性地吸附该病毒的缘故。遗传学研究进一步发现这种细胞受体由一个显性基因所控制,因此,通过遗传选育,也已人工培育出了不感染鸡白血病的新品系鸡。器官培养的人羊膜,即人羊膜块的培养物,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敏感性不高,通常只能勉强维持感染,但是经过胰酶消化分散的人羊膜细胞,却对该病毒的易感性显著增高。有人认为,这是人羊膜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相应受体的缘故。但是,更较合理的解释是人羊膜细胞本来就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表面受体——可能是一种或几种糖蛋白,但被其它的蛋白所遮盖,胰酶消化过程中除去了这些遮盖物质,暴露出了相应的特异受体,而使细胞的感受力增高。看来,从细胞水平来讲,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与细胞膜上有无特异受体有关。但是特异受体的存在似乎只是决定细胞敏感性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全部原因,因为还有许多现象难以用受体学说加以解释。
由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基质、能源和细胞器进行病毒大分子的合成,所以病毒不能在不易感的细胞内增殖, 也可能是该细胞的代谢或某些代谢产物不适于病毒寄生的缘故。即使病毒能够正常的吸附和侵入这些细胞,但仍不能增殖。在脑内注射乙型脑炎病毒时,小白鼠的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3年)详解.doc VIP
- fc726系统介绍配置与调试.pdf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docx VIP
- 陕09J10地下工程防水图集-标准规范.pdf VIP
- GF-2017-020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doc
- 2024KDIGO慢性肾脏病评估和管理指南要点解读.pptx VIP
- 趣味数学讲座.ppt VIP
- 2024年苏州高新区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真题.docx VIP
-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声障屏、绿化、天棚、机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VIP
- IPC-TM-650-2.3.28B-中英文完整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