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糖的自我监测 本次课程可以学到哪些知识? ? ? ? ? 为何要定期监测血糖 如何正确自我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方案有哪些 糖友还需定期监测哪些其他项目 2 血糖控制目标值是什么? 中年/病程短/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可严格控制血糖 反复低血糖/年龄大/病程长/严重心血 管疾病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5,45 页. ? ? 2型糖尿病理想的综合控制指标 检测指标 目标值 血糖 空腹(mmol/L) 4.4-7 非空腹 10.0 糖化血红蛋白(%) 7.0 血压 血压(mmHg) 140/80 血脂 HDL-C(mmol/L) 男性 1.0 女性 1.3 甘油三酯(mmol/L) 1.5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2.6 合并冠心病 2.07 体重指数(kg/m2) 24 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男性 2.5 (22mg/g) 女性 3.5 (31mg/g) 或:尿白蛋白排泄率 20μg/min (30mg/24小时)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 150 注: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哪些因素可导致血糖波动? 4 ? ? ? ? ? 生病、手术、外伤 错误的使用药物 情绪波动:生气、焦虑、抑郁等 日常饮食和运动不规律 睡眠障碍、旅行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67-8,183,193-211页. 高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 血糖波动有害吗? 高血糖的危害: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来势凶险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致死致残 低血糖 ?性格变异、精神异常、痴呆 ?心律失常、心梗、脑梗 ?低血糖昏迷过久可致死亡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67-8,183,193-211页. 为什么必须进行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SMBG)可以帮你远离危害: ? ? ? ? 6 1. Martin S. et al.The ROSSO Study roup. Diabetologia, 2006, 49: 271-27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中华糖尿病,2011 Feb;3(1):13-21. 实时了解血糖水平,及时发现高血糖与低血糖 指导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帮助血糖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健康心情 研究表明: 坚持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现显著的降低1 SMBG,自我血糖监测 哪些糖友需要监测血糖? 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相关指南均建议: ? 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注射胰岛素和妊娠糖尿病者更应该加 强血糖监测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45页.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44页. 常用血糖监测指标有哪些? ? 治疗初每3个月检测1次 ? 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3-6月检查 一次 ? 在家:自我血糖监测(SMBG) ? 医院随诊:空腹/餐后/随机血糖 ? 有一定局限性 ? 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意义不大 哪些时段需要自我监测血糖? 9 ? ? ? ? 餐前血糖 餐后血糖 睡前血糖 夜间血糖 ? ? ? 平时 运动 其他情况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44页. 何时测餐前/餐后血糖? ? ? 1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44页. 餐前血糖: ? 血糖水平很高 ? 有低血糖风险的老年人需测三餐前血糖 餐后血糖: ?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应关注餐后 2小时血糖 注意测餐前 /餐后血糖 噢! 何时测睡前/夜间血糖? ? ? 睡前血糖: ? 注射胰岛素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 夜间血糖: ? 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尤其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 11 3.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44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