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省级内业工作 8.1面积求算 通过调绘底图的整理,将影像图上乡以上行政区划界线、气候类型界线、主要道路、河流及居民点、小班界线及每个小班的调查因子数据(代码)转入到计算机,形成Shape File或Geodatabase格式的GIS矢量数据类型,用GIS求算小班面积。 用GIS求算面积时,小班图形数据须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8.2面积统计和动态分析 分乡镇、县(市、区)、市、省统计各类型沙化土地、各类型荒漠化土地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根据本期与前期监测结果计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数据。 第8章 省级内业工作 8.3编绘沙化、荒漠化土地分布图 在基础地理信息和小班图形数据的基础上用GIS软件编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图。分布图内容包括专题小班界线及省、市、县(市、区)和乡镇行政界线、主要道路和水系、村以上居民点位置、图名、图例、直线比例尺、编图说明、编图单位和时间等。沙化土地分布图要在小班内注记小班号、土地利用类型、沙化土地类型;荒漠化土地分布图要在小班内注记小班号、土地利用类型、荒漠化土地类型、荒漠化程度。打印输出图的比例尺根据制图区域的面积和形状确定。根据制图面积的大小和形状确定分布图的投影方式。 8.4编写省监测调查报告和质量检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地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概况,技术方法,荒漠化(沙化)土地类型、面积及分布特点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分析,荒漠化(沙化)原因分析,危害情况,治理状况,典型地区荒漠化(沙化)状况分析,防治荒漠化和防治土地沙化的对策和建议。 省级检查验收结束后,要编制质量检查报告,对全省荒漠化、沙化监测成果进行评价。 第8章 省级内业工作 8.5监测成果审定 为保证监测成果质量,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监测成果进行共同论证,并报省政府批准。 8.5监测成果 1、统计表:全省和分县(市、区)各类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统计表; 2、全省现地调查图片库 3、图件:全省和分县(市、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图,所提交全省专题图为归纳后的1:50万比例尺各类专题地图数据,县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10万或1:20万比例尺; 4、shape或Geodatabase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小班为基础的空间数据及每个小班的属性(调查因子)数据、行政界线和气候类型界线数据(以磁盘或光盘为介质提供); 5、防治荒漠化(防沙治沙)、气象及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数据(以磁盘或光盘为介质提供); 6、调查报告; 7、质量检查报告; 8、监测成果评审意见; 9、监测工作报告。 第9章 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目的 沙化、荒漠化监测是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防治沙化、荒漠化的基础工作。为了加强本次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应贯穿于监测调查的全过程,在上一工程流程未达到合格标准时,不得进入下一工作流程,确保调查成果准确可靠,把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同步列入生产计划管理之中,各级监测管理部门与监测任务承担单位要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采取保证质量的预防措施,进行质量检查和成品验收,对监测的外业工作成果做出准确的质量评价。 9.1质量管理 第9章 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机构和职责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本着“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事前指导,事中检查,成果校审”的三环节管理。质量管理实行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为此,省、市、县(市、区)都要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⑴省级机构和人员:在省监测办公室设质量管理组,省林业监测规划院组成质量专职检查队,负责全省各市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⑵市级机构和人员:在市监测办设置质量管理组,指定专人负责并抽调相应的专职检查人员,负责本市辖区内各县(市、区)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9.1质量管理 第9章 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机构和职责 ⑶县(市、区)级机构和人员:各县(市、区)可根据监测小班数量的多寡,分别成立自检专职质量检查组或质量管理组,负责本县各工组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⑷全国荒漠化监测中心对成果履行检查验收,并对县(市、区)成果进行适量抽查。 ⑸质量管理要层层建立监测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监测承担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和监测人员三级责任制,将监测质量落实到人,并按监测成果质量状况实行奖惩。 ⑹监测质量必须层层把关,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严格把关。前一道工序没有检查、检查不合格或没有检查人员签字,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9.1质量管理 第9章 质量管理 检查验收应实地进行: 1、质量检查一般采用原调查方法进行检查。当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人员对检查结果持不同意见时,可采用更精确的方法进行检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六章厨房管理解决方案.ppt
- 第三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解决方案.ppt
-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反应解决方案.ppt
- 第五、六、七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解决方案.doc
- 第五、六次课角动量、功解决方案.ppt
-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解决方案.ppt
- 第五、六章基因突变育种-复习解决方案.ppt
- 第五、六章脂类和糖类解决方案.ppt
- 第五版_力学及解决方案.doc
-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复习题全部解决方案.doc
- JJF 2314-2025GNSS卫星导航信号转发器校准规范.pdf
- JJF 2305-2025生物安全柜质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305-2025生物安全柜质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305-2025生物安全柜质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304-2025生物气溶胶采样器校准规范.pdf
- JJF 2303-2025冷冻干燥机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90-2025便携式烟尘浓度测试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90-2025便携式烟尘浓度测试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82-2025高度表等效电缆箱校准规范》.pdf
- JJF 2274-2025逻辑分析仪校准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