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名碟漫谈 古往今来的作曲家们留下了无数交响曲,但贝多芬的“九大”犹如群峰中耸立人云的擎天巨柱,令后人叹为观止,令代代乐迷敬仰赞叹。有“交响曲之父”美称的海顿写了一百多首交响曲,莫扎特也有41首,但其中传世之作不过寥寥数首而已。只有贝多芬,9首交响曲,部部都是人类音乐史上公认的杰作,集伟大和通俗于一体,无一平庸之笔。从淳朴典雅、生气勃勃的早期交响曲、巨人般的“英雄”、壮怀激烈的“命运”、优美如画的“田园”、犹如酒神狂舞的第七、清新幽默的第八、直到崇高壮丽的“合唱”。在贝多芬之后,能达到这样高平均水准的,也只有勃拉姆斯、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廖廖几人。 贝多芬交响曲唱片的种类很多,让我们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分为3部分讨论:立体声版本、古乐器版本和历史录音版本。 先讨论立体声的唱片,即50年代未到90年代的版本。在这个范畴内最著名的版本,我想毫无疑问是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乐团为德国唱片公司(DGG)录制的3套全集,61/62年、77年、82/83年各一套。总体上说,82年的那套数码录音版是最不值得投资的,不仅最贵(属高价版),而且演绎相对最差。1年和77年的两套水准各有上下,有些交响曲是61年的好些(如“英难”),有些77年的更理想(如“命运”),但平均都在很高的水平上。从音质上说,61年版似乎得到了更多好评。虽然难免有点背景噪音,低频略有些散,但音质柔顺,柏林爱乐的美丽音色显霹无遗,卡拉扬的一贯指挥风格也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是与卡拉扬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他的立体声版贝多芬全集灌录于1956年至1961年间,乐队是当时正处于顶峰的爱乐乐团。EMI已将这个录音再版为中价版的CD。音质柔顺,虽然不算发烧级,但一般来说已令人满意。他采取的速度通常较为稳重缓慢,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对音乐结构的把握极为出色。克伦佩勒在54/55年还录过一套单声道的贝多芬九大,其中不乏更为惊人的表演,如第3、第5和第7交响曲。 塞尔(GeorgeSzell)这个名字总是和美国克利夫人甚至把塞尔的版本形容为立体声版的托斯卡尼尼,虽然简单武断了些,却也不无道理。却使在60年代卡拉扬版大行其道时,塞尔版依然稳立于市场,可见其魅力。现在可以买到的是收购了哥伦比亚公司的索尼公司出版的CD。 法国指挥家蒙特(PierreMonteux)是一个非凡的指挥家。在85岁那年他竟然和伦敦交响乐团签定了一份长达25年的合约1他没有留下完整的贝多芬九大全集,不过,在DECCA公司出版的廉价双片系列(DoubleDecca)里,可以找到他指挥的8首交响曲,1、3、6、8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2、4、5、7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共两套双片。这些都是高水平的演绎,特别出色的第3和第7足以名列“伟大演绎”的行列,和福特文格勒、克菜伯那样的不朽名盘媲美。 瓦尔特(Bruno Walter)的贝多芬九大唱片也是能遗漏的经典。在50年代未到60年代初,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特地为他组织了一支哥伦比亚乐队,供他录音之用。在索尼推出的“瓦尔特专集”中可以找到他的贝多芬,温暖高雅,充满感情,音质也不错。这套经典唱片也是值得推荐给乐迷的。 逝世不久的匈牙利指挥家索尔蒂(GeorgeSolti)和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保持着很长关系,他们创造出的辉煌的芝加哥之声至今还留在很多人脑海里。可惜,索尔蒂和芝加哥的贝多芬九大却有点让人失望。它唯一的优点是:乐队演奏技术超乎寻常。可是,技术的完美不一定总能表现出作品的内涵。这个DECCA的版本在表现作品内容方面显得苍白。初听之下动态十足,激动人心,但这种兴奋很快就被厌倦取代了。 多年前,国内市场上出现过一套便宜得让人怀疑的套装CD,一个大纸盒5张CD只买一百多元,由克里普斯(Jose{Krips)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59/60年录音(是最早的立体声版本之一),音质很差,简直难以接受。这事实上是海盗版的唱片。它的正版是Everest出版的,音质比海盗版好,但演出苍白无力,不值得推荐。 利伯维茨(Rene Leibowitz)是一个如今已被遗 忘的名字,但他留下的录音(皇家爱乐乐团演奏)却是 最最“发烧级”的贝多芬交响曲1这是60年代初《读者文摘》制作的一批天碟中很著名的一套,现在已有Chesky唱片公司的再版CD,价格很贵,但发烧友值得试一试。近40年前的老录音到现在还令录音师汗颜,令发烧友着迷,这不能不归功于当年的优秀录音师格哈特。从艺术水准来看,利伯维茨的演绎速度偏向较快。但决无表面化的倾向。水准不俗。 菲利普公司曾为马苏尔(Kurt Masur)录过两套完整的贝多芬交响曲集,一套模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