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摘 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的概念,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社会主义原则与生态学原则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关键词: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2-0007-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命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它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形象、直观的表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种新的理论自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文明维度的新体现。
“美丽中国”是在政治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等国家形象表达上的一个新亮点、一个新追求。“美丽中国”有着这样一种价值诉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也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它要求中国大地到处都应当体现出自然美、生态美和环境美,它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和新尺度。
一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命题,但在我看来,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大都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内容的中国化,而很少有人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化问题。我感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命题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着高度的理论契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最新中国表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命题与马克思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马克思在论述人与动物在作用于大自然所表现出的差别时,提出了一个光辉的自然生态美学命题:“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7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有这样的思想: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应当按照美的规律,按照美学的要求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美是客观的,生态的美是自然的。自然生态美的体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自然性、原生性以及生态性,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马克思在《手稿》中多次提到自然的生态美的例证,比如,“最美丽的景色”、“矿物的美和特性”、“太阳的唤醒生命的力量”等等。这些多数属于自然美,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客观状态。可以说,自然界的生态美是无处不在的,自然界中的一切我们可以说它们是美的,因为它们是自然的;也同样可以说它们是自然的,因为它们是美的。而一切反自然的都是假的、丑的。面对大自然的生态美,只有人类可以认识它,并在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去重塑、再造我们的生态环境。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劳动,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7页。人的存在注定要改造自然,要把自然界变成“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人化的时候,这个作品应当是人类的“杰作”和“佳品”,人们能从中体会到美的存在和美的律动,人们创造的现实应当是合理的、和谐的、符合自然生态美要求的;而不应该是人类创造的“罪孽”和“败笔”,更不应该是惨痛、麻木和令人厌恶的现实。
马克思说:“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4页。现在的问题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怎样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呢?怎样才算是与生态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呢?我认为,这是马克思给我们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认为,“美丽中国”首先应该美在祖国的锦绣河山,美在“清粼粼的水,蓝盈盈的天”,美在自然万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细心呵护美丽的大自然,要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同时,我们在开发利用大自然时要顾及到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承受能力,要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并以属人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创造物应该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并具有美学价值,给人以愉悦、舒适的美感体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doc
- Some Researches on 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in ESL Students’Writings.doc
-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Blended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doc
- Structure and anti structure.doc
-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Mod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doc
- Study of Development Mode of Management Major of Tourisms of Colleges.doc
- Study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 resources.doc
- Study of the Appraisal System of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Based on Multilevel Competency Model.doc
- Study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 of Watercolor.doc
- Stud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Floriculture.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