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李光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臣李光地.doc

名臣李光地   在福建泉州市湖头镇,有两座仿宫殿式的大平屋。这两座大平屋被当地人称为“相府”,一座叫“旧衙”,一座叫“新衙”。这两座“相府”现已申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许知道这两座平屋的人不多,但是大家一定十分熟悉这两座房子主人的名字——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历任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等职,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五十七年(1718年)卒于位,享年77岁。传说李光地在未发达的时候,曾在家乡神庙“听香盖”祈梦以预测自己的前程,有神示以一联:富贵无心想,科名总不成。李光地听得此联后,以为自己此生与富贵、功名无缘,怅然若失,很是苦恼。后来,李光地于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高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后一路高升,官至相国;直到此时他方恍然大悟,方知“不成”即“戌”,“无心想”即“相”,可见此联不谬。(黄健聪《名相李光地及其对联》)   出身名门号神童,“蜡丸”功成皇恩重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有诗书教养的富绅之家。中国自古就有“天人感应”的说法,认为凡伟人杰士降生,天地之间定有非常之兆出现。据传说,他出生之时,一声巨雷之后闪电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满天光华照耀华地。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李光地之名即由此而来。   光地自幼聪颖,“五岁入幼学,读书背文颖悟过人”。七岁时能写诗,九岁时开始读《离骚》。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认真研读经史百家书中度过的。十四岁以后他陆续读完了“四书”、“五经”等书。光地对“四书”、“五经”的研读尤其透彻,这也为他以后成为清朝前期的著名理学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康熙九年(1670年)李光地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这时他只有28岁。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耿精忠、吴三桂叛乱之时,光地正于乡省亲。“三藩”叛乱本为国家社稷之祸事,孰料却成为光地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点。   清朝初年,镇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拥兵自重,对中央统治形成极大的威胁。十二年(1673年),清廷决定撤除“三藩”的封地。得知消息的吴三桂等三人表面答应撤藩,却在暗地里准备起兵造反。同年十一月,吴三桂、耿精忠和尚之信先后在云南等地起兵反清。   光地深为忧虑,苦苦思索破解之法。十四年(1675年)五月,李光地见耿精忠败势已成,于是派人将置于“蜡丸”中的密疏送往京城以向皇帝陈述破耿之法。他在奏疏中首先表白心迹说,“臣以死固拒(耿、郑),幸未污清节,以辱朝廷”,并详细分析了耿精忠所盘踞的福建“疆域偏小,粮税稀薄”的事实和“粮尽兵疲”的形势,又提出“南来大兵诚宜以急攻为主”的建议。此疏对敌我双方情形之分析及出兵布阵的建议很有见地。康熙帝见密疏之后特谕大学士说:“(光地)矢志忠贞,深为可嘉。”并下兵部录其疏令领兵大臣知之。十五年(1676年)十月,在中央军队的步步紧逼下,耿精忠窘迫乞降。康亲王杰书驻师福州,令都统拉哈达等进剿深入福建的郑经部队,并留心访问李光地。十六年(1677年)正月,拉哈达麾军收复泉州,光地往见哈拉达军营,再次倾述了自己忠于朝廷的心迹。不久康亲王在奏报中列举诸多抗逆人物,其中对光地的评价是:“蹇遭贼乱,颠沛不渝,矢志为国,始终不肯从逆,以全名义,应予表扬。”部议于是额外升他为侍讲学士,康熙帝特为下令“著于额外升为侍读学士”。(白寿彝《中国通史》)   十七年(1678年)三月,光地因丁父忧在乡守制期间,漳浦人蔡寅聚众两万余人,进围安溪。光地即以在籍守制官员的身份,协助官府召募乡兵,设伏据守并对蔡寅同党进行招降。后蔡寅解围转投郑经。六月,郑经抗清军围困泉州,形势危急,光地设法请得救兵以解泉州之围,此举赢得了朝廷的赞许和认同。康熙帝称其“矢志灭贼,实心为国,深为可嘉”,于是授其为学士,服满赴京遇缺即补。十二月,光地上疏将泉州围解一事推功于将帅并请辞所授学士之官。康熙帝览奏后谕令说:“已有成命,著即祗遵,不必辞。”光地以退为进之举给康熙帝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此后,他仍然居丧于家,“读书味道”,探讨哲理。(白寿彝《中国通史》)十九年(1680年)八月,光地丁忧期满赴京入值之后,得到了康熙帝的破格提拔,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赢得了康熙帝的加倍宠信。   二、内政外交多建树,荐举才俊为贤良   康熙帝对光地的恩宠并不单单因为机缘巧合,光地在内政外交方面也是颇有建树。   光地在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二十年(1681年)七月,郑经死,年仅12岁的郑克塽即王位,朝廷收复台湾之举,迫在眉睫。然而清廷大臣对台湾问题,存在急取(用兵)和缓取(招抚)两派之争,朝中大臣多主张招抚。光地却主张用兵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